突破零和遊戲 創造外交空間雙贏契機

2009-01-29 10:24:42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海內外華人在迎接牛年新春的時候,也迎來了兩岸3地嶄新的發展前景。雖然一個中國以及主權治權的爭議還會長期存在,但大三通之後,兩岸的敵意大幅降低,經濟文化和人員的互動達到一個新的高潮,軍事互信與和平協議的簽定,再也不是遙遠的憧憬,而是成為可能在不遠的將來達成的目標。也因為如此,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在國會聽證的時候,全然不提台灣問題,而是直接提出中美兩國雙向互動的條件,至於歐巴馬總統也是表態要與胡錦濤加強合作,與布希8年前上台之初表達全力挺台灣的景況,已經判若兩個時代,即使是要下台的國務卿賴斯也證實,只要兩岸互不挑釁,中美關係已經達到歷史高峰。正是在這樣的時刻,我們想起著名歷史學家、紐約州立大學教授唐德剛先生作的預測,也就是兩岸問題如果順利過渡的話,經歷了漫長的改革變化航程之後,中華民族即將走出千難萬險的歷史三峽,迎接新的100年盛世。
 
兩岸和平,可以分享現代化的經濟合作成果,尤其是中華經濟圈的發展成果,也可以分享人文旅遊資源,分享改革的成功與教訓,甚至可以分享民主化發展的經驗,而剩下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分享國際空間,因為這涉及到主權爭議的底線,北京要設一中紅線,那是中南海的神主牌,誰也動不了;而台灣因為島內政治生態的需要,必須爭取模糊的空間,不然就怕引發動亂。這個外交空間的爭議,就可能帶來衝突的潛在因素。如何發揮兩岸中國人的智慧,找出相應的階段性解決方法,是新年的重大考驗。
 
不過,在根本解決問題的方法出現之前,兩岸也不必僵硬地在那兒等待,而是應該發揮牛年精神,努力耕耘,不屈不撓,在荒野裡,在沒有路的地方,開出一塊沃土良田,拓展一條康莊大道來。其實,在實際的情況下,兩岸也變得越來越有彈性,越來越有應變的能力,舉例而言,亞丁灣索馬利亞海盜猖獗,中國海軍艦隊遠洋護航,台灣也出現了自己派海軍護航的聲音,以彰顯主權,我們認為,台灣海軍如能護航,固然不錯,但因為程序複雜,涉及因素太多,在現實上難以推動,如此請中國海軍幫忙也未嘗不可,果不其然,中國海軍一樣護航,當然願意送順水人情,而台灣商船蒙受其利,這也沒有什麼了不起,不能說中國一護航,台灣就主權喪失殆盡。
 
另一方面,台灣在申請加入聯合國問題上連續遭遇挫折,短期內實現在聯合國內一中各表,兩個席位,殊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北京能否採用新思維,邀請台灣的國軍官兵參加維和部隊,為世界和平出力,這一方面可以顯示兩岸真的已經化干戈為玉帛,走出了中國人打中國人的歷史怪圈,另一方面,也可以向世界傳遞資訊,兩岸和平是為世界帶來新的穩定和貢獻,這難道不是一種新的打造國際空間的方法嗎?
 
同樣,如能在這種思維邏輯之下,兩岸可以在世界衛生組織的框架下,建立合作醫療隊,幫助非洲等第3世界改善醫療條件,也可以在亞銀或者世界銀行的框架下,建立抗衡金融風暴的聯合基金,幫助亞洲可能出現危機的國家與地區渡過難關。這就是說,以往兩岸為了挖彼此的牆角,展開金錢外交,花了許多冤枉錢,也為陳水扁之類的貪污開了方便之門,如今,不如把錢湊在一起,為國際社會做好事,豈不也是新年的新氣象?
 
總而言之,以往強調國際空間,給人的印象就是零和遊戲,一方贏對方就輸,因此只能以「外交休兵」來被動地維持現狀,避免出現狀況導致擦搶走火。在牛年新春來臨之際,兩岸不妨換一下思維方式,也搞「精明外交」,從貢獻國際社會的角度,找到合作的空間,如果能夠互動出一套方法來,增進彼此的信任,提高國際能見度,說不定,原來被視為不可行的外交空間,可能就會「應運而生」,結果取得雙贏。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