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救在低劣環境中的兒童

2009-02-01 10:45:0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聯合國國際兒童教育基金(UNICEF)1月27日在瑞士呼籲:由於饑餓、疾病、貧窮問題趨於惡化,需要籌集美金10億元,以應2009年緊急救助的費用。在舉世為世界金融海嘯侵擾,惶惶不可終日的時際,聯合國機構提出這樣的議題,顯然是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但是事實擺在眼前,居於弱勢地位的婦孺,若無援助,後果不堪設想。這筆錢理當受到國際的重視,慷慨捐輸,使落難的婦孺得到起碼的生存機會。同時,近年在經貿發展方面略有成就的新興國家,也宜審度情勢,以自立更生的精神,在施政順序上加以適當調整,將解決婦孺貧苦置於優先地位。不但是濟貧,也是為國家生存發展奠定穩固的基礎。
 
過去的2008年,除了華爾街貪婪之輩激起極大不安,重大天然災害更是接連出現,造成生命財產的嚴重損失。據聯合國發布的天災損失資料,去年約有23萬5816人喪生,是前7年因天災死亡平均數的3倍以上。單是這一部分家破人亡造成的悲劇,就不知衍生多少事故。

加上原來非、亞、美洲若干地區的貧苦、動盪積案,即使用哀鴻遍野來形容也不為過。婦孺是弱勢中的弱勢,因外援不及而冤死的貧童,不知凡幾。
 
國際人道機構「樂施會」,曾於2004年12月發表的調查報告中預估,未來10年全世界將有約4500萬貧童死掉。做這項預估時,若干非洲國家如剛果、索馬利亞、蘇丹、烏干達、辛巴威等地的衝突殺戮,以及其他地區的嚴重天災,有的還沒有發生,或雖發生仍在初階。

若加上這些悲劇所造成的後果,顯然問題的嚴重性還要大得多。聯合國機構宣布要找10億美元做緊急援助之用,相信是各地告急的請求紛至。訴諸於國際,是可能的選項之一,這項在金融海嘯舖天蓋地中提出來的求助案,在各國自顧不暇的情況下,會得到什麼結果,真足以令人掛念。
 
國際陷於饑餓、疾病、貧窮等生死邊緣的兒童不斷增長,除了前述天災人禍一件接著一件出現;另一項重要原因是「先進國家」輕諾,使原可能改善環境的機會錯過,終而落到目前只有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治標措施。

1970年間,美、德、日等經貿條件居於巔峰的7大工業國,曾承諾將國民生產毛額的0.7%援助兒童,但並沒有1個殷實國家達到目標,有的根本沒有時間表。時機稍縱即逝,現階段為金融海嘯所累,莫說拿錢援助兒童,本身尚待外力「合作」共度危難,真是極大的反諷。
 
這段故事提醒東南亞的開發中國家,對於婦孺的生存教養,可靠的只有自己本身力量,對外來的援助是虛無的期待。聯合國國際兒童教育基金奔走呼號,要募10億美元的緊急援童經費,總額較去年多逾17%,但已聲明在先,以撥付非洲地區為最優先。每念及蘇丹等若干地方的媽媽要用樹葉來餵嬰兒稚童,這樣的分配方式也無可奈何。

所以,東南亞地區的兒童處境,低於起碼生活水準,也在飢、病、窮範圍內的,為數也相當多,著手由各國自行解決問題,此當其時。
 
大家都知道,若干東盟國家的稱呼,近年已從「開發中國家」改為「新興國家」,其所以做這樣的「調整」,蘊含有「晉階」意味,各方面顯然比以前進步了。但是,關於各國內婦孺際遇,卻少有改善的趨勢,從各大都會近郊貧民窟範圍不斷擴大、垃圾場上爭撿廢棄物變賣貼補家用的孩子愈來愈多、童工年紀愈來愈低、寄住在私人「兒童照護機構」而見不到父母的幼童不斷攀升。

還有許許多多過著不足為外人道的劣質生活,更賴政府和民間拯救。國家的稱號有改進,做為「國家未來主人翁」的兒童,也宜有比以往更好的處境,否則,國家是沒有前途的。縱然時機不好,也得排除萬難,考慮「百年樹人」的根本大計。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