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的大交流大合作和大發展

2009-02-11 10:45:16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自從兩岸全面三通以來,下一步該怎麼走,北京方面先有胡錦濤提出的「胡6點」,從經濟到政治,方方面面都有論述。繼有國台辦主任王毅提出的大交流、大合作和大發展的構想。然而台灣當局有無能力消化這些大文章,似仍有待觀察。
 
依先易後難,先經濟後政治的原則,兩岸新春可以達成的共識議題,或仍僅止於經貿和金融領域,相信這也是第3次兩岸兩會領導人商談的主題。
 
但兩岸都遭遇嚴峻的經濟風暴和挑戰,是否有必要加速兩岸的經貿合作機制的考量,其實已屬刻不容緩。再者,兩岸經貿合作和發展,也非有政治信心支撐,否則也難於期待。是以兩岸在軍事和政治上容或還有不少矛盾,但若無心排除,勢必滯後兩岸經貿發展的速度,合作空間也勢必因此開不出規模。
 
王毅提出的大交流當然不能以兩岸大三通為滿足,應是各方面的交流,從經貿至文化面都屬之。大合作,當然不僅止於經貿合作,而且要在各個不同領域都有合作,大發展更是全面性的,才有格局和規模,也才擔得起「大」。
 
兩岸眼前最迫切的當然是經貿合作能否開出局面,能否在短期內發展出最符合兩岸人民利益的合作形式。台灣方面希望對岸開放更多大陸客來台觀光,一方面期待放寬台資銀行登陸營業,相信這些都很容易達成共識。但雙方更大的交流,包括資訊的擴大流通,媒體的交流,似仍有許多障礙。
 
大合作似更難,兩岸經貿合作直接相關台灣能否通過此一途徑進入東盟10+1的市場,能否避免從經濟上即遭邊緣化,皆屬當務之急。再者,台灣僅僅作為經濟體,還是進一步可以作為一個中國原則下的大合作,在這兩者當中,是截然兩分的,還是階段性的,這就不能不先處理兩岸猶待磨合的政治矛盾和不同認知。
 
大發展既是概念更是實務,兩岸新局打開了大期望,「92共識」則是這一切的基礎。問題出在「92共識」的一個中國原則,台灣當局有無擴大共識面的心理準備,若仍僅止於互不否認,兩岸最多也就僅能停留於培養默契的階段。對此馬英九想好了沒有,有無腹案,準備好了沒有,在在都會是兩岸未來有無大發展的考驗。
 
兩岸的大交流、大合作和大發展有無速度問題,有無必要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來,還是三大並舉。就台灣當局目前的態度觀察,繼大三通後似乎很想放慢步伐,而且傾向多設幾個階段,分別處理。這既有島內的壓力,也有外力的干預,似乎非短期內就可能克服。
 
是以兩岸要有大交流、大合作和大發展,在一時之間並非易事,短期障礙或出在台灣;放長眼光,兩岸似也都有障礙。這就涉及兩岸的政治體制和社會結構的整合空間和寬容彈性。
 
總之,兩岸能否發展出大格局實際上更重要,這不止是一種期待,更應該是兩岸當局和人民的共同期許。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