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內外交逼的振興方案
2009-02-15 09:33:32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對歐巴馬的期待與希望正在接受考驗。帶著高達近80%美國民眾的期待,歐巴馬走馬上任,其所提的振興經濟方案總算在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通過,本月10日參院最後以61:36通過8380億美元的方案。說明在經濟衰退的當前,國會尤其是共和黨議員仍然不得不顧及民意壓力做出讓步。但是從眾議院、參議院的投票結果來看,以全民總統自許的歐巴馬,仍然不容易爭取到敵對政黨──共和黨議員的支持。
相對的,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意見在內的輿論,就對歐巴馬、對共和黨在振興方案的讓步過度表示質疑。克魯曼主張,應擴大並加強振興方案的力度。可見要推出一個受各界都肯定的救市方案,其難度甚高。因為此波金融海嘯所引起的衰退是極其複雜,有長短期目標的糾葛、也有不同地區與國家間的矛盾、更有救市與公義間的拔河,更不用說在行動採取的時機、措施方案的力度等,在在存在爭議,勢必是一場高度政治爭議的決策。
只是,從去年美國財長放棄拯救李曼兄弟以來所引爆的種種地雷,以及一連串的產業與家庭的牽連,其連鎖反應的路徑應該是有跡可尋的,比較無法掌握的是其速度與幅度而已。然而,面對一波波可以預期的連鎖反應,卻有不知如何下手去減緩或阻止的難處,這是因為不知要先救急或要治本?而且往往還會出現彼此矛盾的現象。
就應急方面來看,要減緩衰退就要從擴大內需著手;但這對美國為主的貿易逆差國而言,又可能與結構性的治本之道背道而馳。中國總理溫家寶最近訪問歐洲,與美國政府對中國在此波全球經濟衰退的責任歸屬,就一度隔空交戰。如果美國此時就開始大幅調整過度消費,恐怕全球需求不足、貿易萎縮的情況就更加嚴重而不易解決。但長久以往則又會因此種結構失衡,而隨時會有泡沫吹起、泡沫破滅的潛在不穩定因子。
看來要解決此一難題,必須在長、短期的方案中擇一採行,同時,一旦選擇就要有足夠的強度先止住一方面的病症,然後待情勢穩定後,才能轉而處理一方面的問題。否則,如果在這兩者間猶豫或搖擺,就可能兩頭落空,致使情勢惡化。
同理,振興經濟方案也可能遭致來自國外的質疑。主要是在搶奪有限的市場需求時,難免會有需求留給國內的念頭,包括貶值、鼓勵出口、抑制進口等。在振興方案中一條「購買美國」就成了眾矢之的,紛紛要求歐巴馬政府要自我克制。這些來自外國的壓力,正是美國振興方案未來執行時的挑戰。
至於,歐巴馬政府原本想提出的「壞帳銀行」,卻在國會議員的質疑中暫時按捺不提。這些都說明振興方案受到內外交逼的情勢,的確不容易找到平衡點。誠如克魯曼這類的評論者,希望歐巴馬必須擇善固執,不必過於遷就,因為事實證明,即便對部分國會議員妥協,但他們仍然在投票時不予以支持。既然如此,這派人士就主張歐巴馬總統必須心中有定見,做出選擇後就要堅定推動,或許還可扭轉乾坤。否則,不斷妥協的結果,各種方案可能相互抵銷原先可能會有的效果,那就徒勞無功。振興方案通過後,未來還有類似的法案等著歐巴馬去努力。
台灣的馬英九總統與歐巴馬有類似的處境,不過,馬英九執政早了8個月,也因為若干關鍵性的政策選擇上稍有猶豫、妥協,換來的不是全民總統的成就,反倒是民意支持度的驚人滑落。這也許可作為歐巴馬參考。總之,在不容易做抉擇時,仍然要冒險衝出內外交迫的困局。否則,振興方案的效果就可能在不夠堅持下而消散,這是亂局中最令人扼腕的一種結果。
相對的,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意見在內的輿論,就對歐巴馬、對共和黨在振興方案的讓步過度表示質疑。克魯曼主張,應擴大並加強振興方案的力度。可見要推出一個受各界都肯定的救市方案,其難度甚高。因為此波金融海嘯所引起的衰退是極其複雜,有長短期目標的糾葛、也有不同地區與國家間的矛盾、更有救市與公義間的拔河,更不用說在行動採取的時機、措施方案的力度等,在在存在爭議,勢必是一場高度政治爭議的決策。
只是,從去年美國財長放棄拯救李曼兄弟以來所引爆的種種地雷,以及一連串的產業與家庭的牽連,其連鎖反應的路徑應該是有跡可尋的,比較無法掌握的是其速度與幅度而已。然而,面對一波波可以預期的連鎖反應,卻有不知如何下手去減緩或阻止的難處,這是因為不知要先救急或要治本?而且往往還會出現彼此矛盾的現象。
就應急方面來看,要減緩衰退就要從擴大內需著手;但這對美國為主的貿易逆差國而言,又可能與結構性的治本之道背道而馳。中國總理溫家寶最近訪問歐洲,與美國政府對中國在此波全球經濟衰退的責任歸屬,就一度隔空交戰。如果美國此時就開始大幅調整過度消費,恐怕全球需求不足、貿易萎縮的情況就更加嚴重而不易解決。但長久以往則又會因此種結構失衡,而隨時會有泡沫吹起、泡沫破滅的潛在不穩定因子。
看來要解決此一難題,必須在長、短期的方案中擇一採行,同時,一旦選擇就要有足夠的強度先止住一方面的病症,然後待情勢穩定後,才能轉而處理一方面的問題。否則,如果在這兩者間猶豫或搖擺,就可能兩頭落空,致使情勢惡化。
同理,振興經濟方案也可能遭致來自國外的質疑。主要是在搶奪有限的市場需求時,難免會有需求留給國內的念頭,包括貶值、鼓勵出口、抑制進口等。在振興方案中一條「購買美國」就成了眾矢之的,紛紛要求歐巴馬政府要自我克制。這些來自外國的壓力,正是美國振興方案未來執行時的挑戰。
至於,歐巴馬政府原本想提出的「壞帳銀行」,卻在國會議員的質疑中暫時按捺不提。這些都說明振興方案受到內外交逼的情勢,的確不容易找到平衡點。誠如克魯曼這類的評論者,希望歐巴馬必須擇善固執,不必過於遷就,因為事實證明,即便對部分國會議員妥協,但他們仍然在投票時不予以支持。既然如此,這派人士就主張歐巴馬總統必須心中有定見,做出選擇後就要堅定推動,或許還可扭轉乾坤。否則,不斷妥協的結果,各種方案可能相互抵銷原先可能會有的效果,那就徒勞無功。振興方案通過後,未來還有類似的法案等著歐巴馬去努力。
台灣的馬英九總統與歐巴馬有類似的處境,不過,馬英九執政早了8個月,也因為若干關鍵性的政策選擇上稍有猶豫、妥協,換來的不是全民總統的成就,反倒是民意支持度的驚人滑落。這也許可作為歐巴馬參考。總之,在不容易做抉擇時,仍然要冒險衝出內外交迫的困局。否則,振興方案的效果就可能在不夠堅持下而消散,這是亂局中最令人扼腕的一種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