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組織在金融海嘯後的角色

2009-03-02 10:42:06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東盟(ASEAN)年度高階層會議,2月27日在泰國度假勝地華欣登場,隨後東盟10+3領袖也將聚首,共商區域經濟整合大計。就國際經貿環境而言,在金融海嘯鋪天蓋地撲來的情勢下,全世界沒有一個角落能免於這場世紀災難的侵襲,一團紊亂中全都亂了手腳;另方面,本屆東盟領導人是在「東盟憲章」生效後首次會面。雙重具歷史性意義的情勢,使與會領袖們各自承擔著重責,要在重重壓力下尋求突破,做開創新猷的準備。顯然數日內的一連串會議,非常重要,值得注意。
 
東盟憲章正式生效,將使東盟取得國際談判和來往的法律地位。憲章臚列貿易、投資、環保和其他領域的共同談判守則,目的在促成東盟成為單一市場和生產基地。讓會員國間的貨物、服務、投資、資本可以自由流通。這項預定於2015年就得「兌現」的大工程,和以往東盟的鬆散區域經貿論壇性質,幾乎完全改變了。所謂「邁向歐盟化」的願景,各成員國都要有重大付出和犧牲,是否準備好了。可能將阻礙計畫推行的區域內各型既得利益積習、低效率的官僚制度革除了沒有,大家都非常關切。
 
在極度不穩定的環境中,全世界景氣衰退,一般認為東盟區域經濟體的崛起,似可形成一個龐大的內需市場,為經濟成長獨強的區域。既已是外界注焦所在,東盟高階層會的議題,就該超越以往的表現。要積極研究如何建立更有效率的共同體、強化地區恢復力、以及加強東盟成員國的向心力。事實上,沒有「脫胎換骨」的非常表現,想擺脫金融和經濟危機對東盟區域的凌侵,似不可能。但換個角度看,金融厄難又何嘗不是東盟讓舉世另眼相看的良機,關鍵在於各國能不能發奮圖強、團結一致了。
 
華欣東盟高階層會議居於現階段區域經濟整合的開端,在此之前,來自東南亞、中國、日本和南韓的財經官員,曾經召開過一次預備會議性質的曼谷「會前會」。會中最受矚目的議題,是各方同意將「區域緊急儲備基金」,由原先的800億美元額度,擴增到1200億美元,以在全球經濟危機之際,支撐亞洲貨幣,協助東盟成員安全度過考驗。這項議題雖然已經得到「東盟加3」財經首長的同意,但是由於牽連廣泛、操作技術複雜,要能付諸實施,發揮效果,保障區域金融穩定。顯然還要經過反覆辯難,充分溝通,也許不是短期內可達成共識的。不過,能夠形成為議題,所觸及的換匯額度得以擴大,一步一步向前推展。較諸於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後,成立「清邁協議」雙邊換匯機制時,已有了明顯進展,將協議擴大至多邊儲備資金的計畫也呼之欲出,這些都是外界所樂見的。
 
從東盟到東盟10+3等高階層會次第召開,外界對集會的期望和表現,愈來愈重視,足可感覺到金融海嘯已促成一股巨大的求變動力。而被認為是現代經濟發展主軸的「全球化」思維,竟然出現湧退現象。方興未艾的「區域經濟組織」,如歐洲聯盟、東盟10+1自由貿易區、由東盟10+3演變而成的東亞自由貿易區,以及蔚為風潮的自由貿易協定(FTA)等。莫不是以「區域化」經濟整合,來平衡包裝了經濟強權擴張動機的「全球化」。從演變趨勢觀察,區域經濟組織極可能就是受金融海嘯重擊後療傷止痛期間的「中途之家」。對許多國家而言,這次「全球化」的傷害愈重,區域經濟組織和自由貿易協定的運作將愈重要。
 
當全球化面臨抵制,區域經濟組織可能更趨堅實之際,成立逾40年、已在朝歐盟化轉型中的東盟,以及以東盟為主軸的若干自由貿易區,無論其將於2010年將告建成、或尚在醞釀階段,在世界經濟穩定發展中,都可能扮演重要角色。問題在於各區域集團有沒有力爭上游的願景,各成員內部的拉扯能否止息,機會當前,切莫辜負了外界的期望。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