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與紐澳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2009-03-04 10:27:19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東盟(ASEAN)在華欣召開的年度高階層會,2月27日於會中宣布和澳洲、紐西蘭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這是現階段區域經濟整合蔚然成風的情勢中,亞太地區一項備受各方矚目的協定。尤其金融海嘯方興未艾,國際以積極態度來推動以「區域化」來平衡「全球化」影響,自由貿易協定運作將可能發揮重要作用的時候。

東盟澳紐自由貿易協定的運作,勢必在做為未來療傷止痛時期的一個選擇。東盟和澳紐於實際接觸期間,曾經歷過返覆折衝,現既已達成協議,理當妥善經營,共謀雙贏,勉為區域經濟整合示範才是。
 
根據協定,未來12年之內,東盟10成員和紐澳將逐步取消或降低部分產品關稅,估計可望使貿易額提高120億美元。如此正面的誘因,在經歷過由經濟大國引發的金融海嘯後,既受期待,在運作時更將產生新的觀念。馬來西亞貿易工業部長雅辛於簽約後指出,區域經濟整合對刺激東盟仰賴出口的經濟發展極為重要,是充分表達了對相關貿易協定的希望。

亞洲和澳紐過去都有過度依賴美國商品市場,以及仰賴美國創新和金融服務。經過金融海嘯「洗禮」,過去的固可認賠也就算了,未來的商品總不宜一仍舊貫,再源源賣到美國。有了東盟澳紐自貿協定,是做適當調整的選項之一,應當認真看待此一工具。
 
「東盟憲章」已告正式生效,新憲章同意進一步開放市場,力圖在2015年以前仿歐盟成立單一貨幣的經濟特區。以加強競爭力,吸引大量全球資本。東盟澳紐自由貿易協定的宣布,是東盟憲章付諸實施後首個自貿協定,不僅具有相當歷史性意義,自然也是邁出新步子的一個起點。

過去東盟自認競爭力不如人,所以爭取不到外國大量資金,缺乏競爭優勢連帶喪失了信心,所以要急起直追,將東盟單一市場的實現期間提前5年。而這次金融海嘯打亂了整個世界的經濟和金融秩序,東盟也和世界上其他地區一樣,承受到高度的打繫。但不可諱言,在一團紊亂中,做重新出發的準備,做重建信心的努力,也有微妙的利多因素。

尤其是經濟「全球化」退潮了,「區域化」漲潮了,而自由貿易協定正是區域化經濟組織的主軸之一。操作東盟澳紐自由貿易協定重建信心,當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是不可否認的。
 
東盟在轉型前,曾和若干經濟體簽過自由貿易區協定,如「東盟、中國10+1自貿區」;也還有新的區域經濟組織協定在推動,如「東盟、中日韓10+3自由貿易區」、嗣經「吉隆坡宣言」將東盟10+3延伸為「東盟10+6東亞峰會」等。圍繞著區域性經濟組織的精神,不斷在整合演變,但可以確定的是,自由貿易協定為東南亞區域經濟帶來的影響是正面的。

以到2010年將建成東盟、中國10+1自由貿易區的表現為例,從2002年11月簽署起,從貨物貿易而服務貿易次第開放。雙方不僅在精神上有完美的互信,在實質上各收到互補的利益。東盟10國自簽約5年後,就以中國為外匯收入最大來源,出超年年以2位數字增長,主要國家奠立起亞洲新興國家地位。有了這段經驗,對於東盟澳紐自由貿易協定,將可獲得雙贏效果,應可相信。
 
當然,任何國際協定的執行,要能達到預期目的,相關各方面都要在誠信基礎上運作,在各自的範圍內互助。澳紐等國曾默認「中國積極主動使我們受到很大刺激」,因而與東協盟同意於2005年開始展開自貿談判,都在國際經濟大動盪期間底成。以澳紐東盟年生產總值與中國相若,如果能夠將自貿協定妥為發揮,前途將大有可為,希望雙方好自為之。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