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自然保育園區維護生態平衡
2009-03-11 10:24:34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南太平洋國家巴布亞紐幾內亞的一個保育團體3日透露,歷經各方多年奔走呼號後,巴紐當局終於改變了以往不理不睬的態度。以建立起第1座近19萬英畝的自然保育園區,為保護包括樹袋鼠(tree kangaroo)在內的其他頻危珍稀物種,克盡全力,使關心保育和國土規劃利用的相關各方面,都為之側目,並感到佩慰。尤其是舉世陷於動盪不安、國家重要施政幾無法積極推動的時際。巴紐突破種種困難,展開對自然生態維護有非常貢獻的行動,國際應重視其用心,當做示範看待。
巴紐新設的大型自然保育園區,是一項具多種積極態度的作為。在此遙遠島國上,歷來非法濫伐林木被視為常態。少數國際惡名昭彰的盜伐集團,勾結地方上的「山老鼠」,供應各類機械,以砍樹牟取暴利,當地林木遭到大規模破壞。巴紐邇來決心在保護自然生態領域內重建形象,並從以厲禁保護熱帶林木著手,顯然是要大魄力才能辦到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條約內,自始就將熱帶林木的保護列入,且即使憑常識也能知道,地球上的森林再續遭濫伐,豈止於暖化問題嚴重而已。
所有以森林為棲息地的生物物種,生存環境全將受到威脅。但是從聯合國機構以次,具公權力的行政體系絕大多數說得多、做得少。所以地球居民淪為「生態難民」者愈來愈多。巴紐從保護熱帶森林著手,是新一波帶頭示範行動,意義非同尋常。
巴紐政府和當地35個土著社區所敲定的自然保育園區計畫,全載於協議文本。包括維護荒遠的熱帶雨林、沿岸珊瑚礁、紐幾內亞島上叢山,範圍有18萬7800英畝。居住在保育區內的1萬位原住民頭目代表,承諾禁獵、不伐林木、不挖礦。而原就設立的「伍蘭動物公園」等,則回饋200萬美元,用於保健、教育計畫。相關各方在磋商過程中,開誠布公,態度嚴肅,是以往所少見的。
相信是當地居民從外來不肖之徒所受的巧取豪奪伎倆,以及靠獵捕珍稀所得菲薄。且受到正確宣導,漸知道生存環境的重要,願意和相關方面合作,終而奠立巴紐當局可決定建立保育園區的基礎。
巴紐和東南亞地區距離遠近不等,但是自然生態環境,以及歷來的遭遇,大致相彷彿。若干地方所受的破壞和生物物種的消失,已到了不堪忍受的程度,對生態平衡摧毀的現象已完全表現化。而所有保育、矯正的行動,幾全無具體效果,人謀不臧貽禍於後代子孫,實際上已無從避免。
因此巴紐設首座自然保育園區的果斷行動,正是東南亞國家應該努力的方向。除了維護生態緩解後代負荷,還有國土開發應做完整規劃,也是現代化發展的必要途徑。
再說,這次金融海嘯的殺傷力沉重,各行各業一時都亂了手腳,目前還能發揮影響力的,仍以政府的提振經濟計畫為主軸。計畫的方向正確,規劃的項目能夠落實,乃是穩住陣腳、伺機復甦的基礎。而中國宣布以4兆元公共投資計畫做對抗海嘯、全力「保8」的主幹後,是舉世動盪中,少數還能維持住相當穩定的經濟體。
中國4兆元投資結構表上,生態環境和農村民生工程,並列於第3位,都備有巨資推動改善。這項資訊,和巴紐的建立首座自然保育園區,在維護地球的領域內,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泰國對於自然生態保育,能予人的印象,偏向於鬆散,在國土開發規劃方面,似也乏善可陳。雖然有普吉長臂猿復育中心、泰國野生動物之友、高原農莊等機構運作、但規模小、基礎不穩、目標也不夠遠大,所以縱有貢獻,也是零星的,起不了大作用。若從維護野生物種、環境平衡的要求衡量,會有極大落差。希望巴紐的努力,若干經濟體投資提振經濟的結構,都能有所啟迪,使自然保育園區也能出現在泰國,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