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倫敦協議」精神妥為因應

2009-04-06 12:11:18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針對金融海嘯後世界金融情勢發展而召開的倫敦G20高階層會議,於4月2日簽署「倫敦協議」後閉幕。一般看法都認為,倫敦協議對於激勵全世界經濟,可以產生重大的正面影響。和會前各方意見駁雜,分以高分貝放話,引起大家並不看好的狀況,有相當落差。

東道主英國首相布朗指揮若定,完成任務後大聲強調:「新的世界秩序正在誕生,也為國際合作的嶄新、積極世代奠下基礎」。顯然,在美國主導全球事務地位下降,國際機構和新興國家的角色將更為吃重,金融業會受到嚴格規範的大潮下,東南亞國家得更深入了解倫敦協議的內容,盡力求最妥善配合,大家併肩攜手,一同進入新世紀。
 
以倫敦協議為基準的新經濟架構,將大幅改革漏洞百出、藏汙納垢的國際金融體系,控管整體金融風險,直搗本次金融海嘯的核心。國際知名的億萬避險基金投資人索羅斯說,各國領袖真正體會到目前金融體制的問題,盛讚這次會議達成1個「轉捩點」。

從「金融穩定論壇(FSF)」,承擔起擁有監督銀行和國際市場實權、更名為「金融穩定委員會(FSB)」後,立刻頒布6大工作要點,其核心目標就是監控金融槓桿與市場整體風險。可見得為整頓金融市場秩序,這回是玩真的,以往只為聯絡協調各國財金官員而成立的金融穩定論壇,一旦獲擴大並正名為金融穩定委員會,握有跨國金融監理大權,尚方寶劍在手,馬上祭出行動準則。財大氣粗的銀行,並沒有喘息觀望的餘地,G20會畢就大舉清掃金融汙垢,是不折不扣的「轉捩點」。
 
倫敦協議回應了亞洲開發中國家的主要籲求,保證會改革「國際貨幣基金(IMF)」和其他機構,以更適切反映全球經濟與政治現況。這是亞洲國家在全球經濟體系的地位和發言權,在當前危機中更形擴張的具體證明;也是世界經濟權力移轉與洗牌的重要環節。G20會後,開發中國家可從國際貨幣基金的1.1兆美元中找到貸款,使在金融海嘯中受創後有獲得援助的機會。

包括中國在內的若干亞洲國家允諾挹注經費,使國際貨幣基金一夕之間,由左支右絀而轉為新的救世主,負擔起紓困、監管等重大責任,重回全球經濟和金融體系中心。對東盟國家而言,亞洲幫出頭增添了大家的信心;國際貨幣基金恢復活力,又如何從中爭取到資金以活絡建設項目,是該特別注意的事。
 
倫敦協議文本,有「金融秘帳的時代結束了」的字句,經濟合作開發組織(OECD)立即發布「避稅天堂黑名單」,以為執行加強金融監管決議的依據。在按情節輕重把避稅天堂分為3級的名單中,有菲律賓、馬來西亞、哥斯大黎加與烏拉圭,因不願配合國際查緝逃漏稅,列入「黑名單」。在國際社會未來不能再容忍為富人、貪官大開逃稅之門的時際,東盟在避稅天堂黑名單上的菲、馬兩國,處境是深受關切的。

除了在國際金融界受另眼相看使人覺得不堪,接下來的制裁措施更有難以承受之重。若干海外銀行協助某些企業與個人客戶隱藏資產總值,讓許多國家平白損失大量稅收,使惡化的經濟情況有如雪上加霜。若肆意迴護,乃屬不智,所以法、德領袖進一步促成大會發布避稅天堂黑名單並予制裁不願配合者,後果殊為嚴酷。
 
在國際經濟機構中,1999年底成立的G20年資不算久,卻從以「財政部長及中央銀行行長會議」為主要活動的鬆散組織,晉為談問題的主流。亞洲新興市場國家擁有龐大外匯存底,是解決世界經濟問題的良藥,乃為基本原因。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正式允諾「通力合作共度時艱」,是進一步推動G20取代過去的國際經濟機構的一股力量。顯然,包括東盟在內的亞洲國家,切莫再妄自菲薄,要發出更大聲音,擴大影響力,成為國際經濟的重要角色。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