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G2到G20展現的中國形象

2009-04-07 11:20:57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世界20國集團拯救金融風暴的倫敦會議,就短期救市,特別是瀕於破產的國家而言,當是一劑續命丹;就金融操作以及公權力監管言,總算把資本主義和自由貿易最遭人詬病的利益剝削,和無限制的信用擴張給擋住了,在氛圍上也給出了更嚴厲的道德批判;國際貨幣基金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必要看到,這是通過全球性的公權力擴張金融信用,其間所達致的共識如何確保,還有很漫長的考驗過程,而中國所能承擔的國際責任和國際形象如何,更見重於國際社會,相信還要有更大的付出,也是中國持續崛起必要付出的代價。
 
以中國的龐大外匯存底,幾乎已成國際社會最欣羨的資產,轉移為國際信用也最具權威,是以人民幣在世界金融市場自更具交易分量,以及穩定國際金融市場的作用。在有求於中國的情況下,包括對中國作為全球市場的預期在內,倫敦峰會現場可謂是中國的天下,胡錦濤和歐巴馬的高峰會,為中美關係打開全方位的接觸,定期高層磋商也出現新的機制。看在國際社會眼底,更關切的是G2有無具體成果,且視中美G2的成果以為衡量G20可能達致多少成效的指標。
 
中國在此一多邊會場上,同時也開闢出多頭的雙邊接觸,法國的沙克吉終於轉向扭正了前此對華批評的偏頗。會場上中國的動向和策略也備受尊重,港澳從避稅天堂的黑名單中除名即是一例。從輝煌的北京奧運到倫敦G20,其間所形成的連續效應,讓中國崛起形象更見堅實,從獎牌競爭到全球多邊合作的承諾,中國的形象又豈止於崛起而已。
 
中國崛起的整個過程,無論如何都得歸因於這30年來的改革開放,也可以看到中國人民從沿海到內陸的生產力解放,然而在這漫長的奮鬥過程中,中國人民和土地均付出了沈重的代價,這包括低廉的工資和土地的漫無止境的開發,其間所潛藏的剝削和環保問題勢將隨之而來,水資源的匱乏更是顯而易見的整體問題,能源的緊張已不時可見,遑論人民生活素質和平均所得更有待大幅提升。從這些情況當中還可以看到沿海和內陸間的發展失衡,在在都潛藏著社會矛盾和衝突。
 
為了因應金融海嘯帶來的衝擊,中南海決定推出總額高達4兆人民幣,以公共建設和提升農村生活素質為主的各項計畫。這些擴大公共支出的作法,當然能有效提升經濟繁榮和資金流動,一個中長程的繁榮圖景也可預期。其中可以立即感受到的邊際效應,就在台灣新竹科學園區,許多遭無薪假折磨的科技新貴們,因為來自大陸的訂單湧來,多數均接獲通知銷假上班,台灣股市也立見回春,而有燕子來了的形容。全世界也密切注意中國和美國是否已渡過經濟衰退的谷底,景氣何時再現。
 
必要指出,G20是冷戰結束以來最具規模的國際金融聚會,既在拯救全球金融市場失控的大問題和大危機,也在拯救美國,相形突出此一聚會所見的形勢轉移,對中國更有所厚望,甚至還傳出「沒有北京,就等破產」的評論。至論全球金融秩序能否因國際監管機制的調整,而得以重建一個相對健全的金融服務體系,仍屬未知,此類國際聚會發表的聲明有無強制力自是難期成效;短期救市的措施之後,是否還會出現更具破壞力道的金融風暴,更是一絕大的陰影。自由經濟和自由貿易的未來,資本主義的命運又在那裡,在在都是新的命題。
 
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看似已暫時得以紓解壓力,但下一步在那裡?中國準備好了沒有?條件又在那裡?金融危機如果周期性地再次出現,會在那裡發生?屆時中國還能扮演什麼角色?中國的形象自應憑藉真本事,和充分的軟實力來展現,我們期待,同時也應警惕中國崛起,如何才能表述出正面意義。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