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力把東亞連串峰會推動完成

2009-04-29 10:57:26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東盟高階層會議等一連串重要集會,日前因故臨陣取消後,國際間對於足以影響區域經濟整合、可促成東亞早日脫離金融海嘯壓力的活動,能早日重新運作,備為關注。曼谷有關方面曾透露,可能選在6月間於觀光勝地普吉島再度辦理。雖然這僅屬傳聞,集會時間地點等細節還在各方斟酌,還不到宣布的時候。但希望當局能妥為籌謀,秉迅速確實原則,將重要的經濟外交活動順利完成。
 
東亞區域一連串經貿磋商的最終階段沒有能夠順利底成,影響層面廣泛而且深入。除了東盟年度高階層會、「東盟─中國10+1自由貿易區會」、「東盟─日韓中10+3自由貿易區會」、和預定延伸為東亞自由貿易區會議的「東盟10+6自貿區會」、「中日韓高階層」,以及其他相關雙邊高階層接觸,都告倉卒停止。這些涉及區域經濟整合的活動,與一般的國際睦誼交往、或純政策性宣示,頗有不同。雖然國際高階層交流,本身就含有加強關係的性質,但更重要的是,前述每一項集會,都有具體議題待最後拍板。或者於討論達成共識後,再做進一步磋商以確定文本內容,所以逢關鍵時刻發生任何窒礙,對時程、進度都會造成不利後果。時下金融海嘯,一般情勢明朗化者不多,無論於資訊的取得和行動的啟步,多半有分秒必爭的壓力。芭堤雅連串高階層集會告吹,已成過去,在萬般無奈中最好的補救辦法,就是及早恢復活動。
 
芭堤雅連串未竟功的高階層會議中,最具實質意義者之一,是東盟10+1高階層會。據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箎在返回北京的飛機上向隨行記者說,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原本在前述會議時,公開提出北京當局準備和東盟各國共同進行多項合作計畫。會議未開成,輿論傳述的中國和東盟5年內合作的計畫,包括:成立100億美元「中國─東盟投資合作基金」、5年內提供東盟國家150億美元信用貸款、考慮今年向柬埔寨等3個東盟低開發國家,提供人民幣2.7億元特別援助、加速「清邁協議」多邊化進程,擴大區域外匯儲備庫和雙邊換匯協議額度、推動亞洲債券市場建設、在「東亞大米緊急儲存」計畫下特別儲存30萬公噸稻米等。在6項合作計畫中,勾勒出雙方共同努力的方向,充實區域經濟整合的基礎。
 
外界從新聞報導中,無法深入了解東盟與中國合作的內容,但若稍用心思,也許從計畫名稱,就能略為找到梗概。而知名的「彭博資訊」,逕將前述計畫,解讀成可望促進東南亞從全球經濟中快速復甦,對於其分量是給予相當肯定的;另新加坡國立大學公共政策學院客座教授黃靜,則認為中方構想,將使得東盟國家在國際貨幣基金(IMF)、亞洲開發銀行之外,還有尋求融資來源的第3個選擇。由於10年前亞洲金融風爆期間,東南亞國家必須承諾苛刻條件,才能取得國際貨幣基金的金援。中國在這次金融海嘯中主動表達應援,東盟在不安中多了指望,當有溫馨可信賴的感覺。
 
東盟10+1自貿區會議時,預定要簽署頗關重要、也是最後一項的投資協議,會議流產,協議沒有簽成,當然也是期待中資挹注的東盟國家所懸念的議題。不過中國當局已經確定,投資協議雖未簽,並不影響東盟10+1自貿區於2010年如期建立。更具體說,單從投資面看,中方對東盟逾60億美金投資,每年續以兩位數字成長,將無任何窒礙。來年東盟自貿區底成,一個總人口18億、GDP合計2兆美元的巨大市場在東亞運作,其居區域經濟整合的模範地位,殆無任何疑義。區域內各經濟體,各依本身經營條件,充分發揮,天廣地闊,發展的遠景光明。顯然,東亞地區經濟整合,無論形式與實質,健全成長,乃是全體居民的福祉。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