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起精神迎接綠色世代來臨
2009-04-30 10:58:01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第40屆「國際地球日」已過去,但是有心人鑑於地球環境惡化的程度未稍緩解,人類社會維護生存天地的教育工作,還待進一步加強。於是紛從這個具紀念性的節日開始,延衍愛地球的活動,把保護環境納入行動中,一起為地球盡點心力。從國際地球日組織將2009年到2010年定調為「綠色世代」,以及若干國家規劃設「地球環境秀」系列項目,使4月22日「國際地球日」和6月5日「世界環境日」串連。在地球暖化、全世界氣候異常變化全面衝擊到每個人生活的時際,使各地居民更加珍惜、重視地球環境,讓大家有充分機會以實際行動守護環境,盡地球村一分子的責任,都是非常重要的。
「綠色世代」實際上是以追求環境與經濟永續發展的優先共識為基礎的號召,人類生活在世界上,改善環境、提高水準,是一種願景。但是在發展的歷程中,必然會影響到自然資源,若消耗超越了一定程度,就會發生失去均衡的現象,造成資源枯竭,輪由大自然做反撲造成重大災難。這些道理,近數十年來漸次以實際現象呈現出來,人類由開發中達到開發的水準,往往只顧到本身利益。無規範、無限制使用自然資源,最無可避免的結果,就是變成「環境難民」。當地資源耗盡,又沒有復育行動,非要搬遷到其他地方才能活下去,近年環境難民人數快速攀升,採取補救策略,已不容輕忽。於是「綠色世代」的號召誕生,實現跨世代能源、環保、經濟均衡的三贏願景,是當下的重要選項,不可不知道。
無論開發中國家還是已完成開發的國家,都有承受過大自然反撲的「天災」經驗。實際上國際組織早有了科研報告,要求人類不可肆無忌憚,於消費資源、破壞生態環境時,務必要知所收歛。據「世界自然基金會」所公布的「地球生態報告」指出,人類使用天然資源的速度,比更新這些資源的速度快了25%,如果世人生活方式維持不變,需要3個地球才能滿足資源的需求,地球生態系統可能有一天會大規模瓦解。該報告乃奉勸人類大幅改變消耗資源的方式,果能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漁穫量減少一半,就可能在2080年之前,將資源的使用和再生差距拉平。這項說法有實際依據,語重心長,出自具知名度的科研組織,顯已成為包括「綠色世代」號召等環保活動的根源。
推動綠能產業,當是迎接綠色世代,達成實現跨世代能源、環保與經濟均衡三贏願景的重要步驟。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的新能源政策,即以明顯的綠能為主軸,而他對相關政策寄望甚高,希望美國能在搶救經濟的同時,能夠再造良好經濟體質。輿論仍願引用歐巴馬的政策主張,是認為美國當局的錯誤政策已將世界經濟搞成一團亂麻,若在重建秩序時納入綠能而更新體質,就算是一種救贖好了。同時,日本方面也在新政中積極推動綠能產業,各方認同保護地球環境的產業主軸,顯示綠色能源經濟的重要性,對「三贏願景」會有所貢獻,允宜樂觀其成。
地球日活動連續3年以「氣候變遷」為主題,今年新提「綠色世代」的號召,基本上是反覆提醒67億居民,該用愛護環境的新觀念來過日子,才能在失衡的基礎上求生存。若大家一仍舊貫,在有意無意中揮霍資源、破壞生態,生存基礎終有崩解的時候。因此,年年從地球日叫到環境日,卻只見到危殆壓力,沒有復育的希望,豈不是令人失望。但是,基於否極泰來的道理,媒體在極度乏味的氣氛中,還是繼續呼號,愛地球既為自己,也為後代子孫。為迎接綠色世代來臨,再度啟步。政府當局更要打起精神,透過環保教育、複式動員、合理管理,讓地球喘一口氣。
「綠色世代」實際上是以追求環境與經濟永續發展的優先共識為基礎的號召,人類生活在世界上,改善環境、提高水準,是一種願景。但是在發展的歷程中,必然會影響到自然資源,若消耗超越了一定程度,就會發生失去均衡的現象,造成資源枯竭,輪由大自然做反撲造成重大災難。這些道理,近數十年來漸次以實際現象呈現出來,人類由開發中達到開發的水準,往往只顧到本身利益。無規範、無限制使用自然資源,最無可避免的結果,就是變成「環境難民」。當地資源耗盡,又沒有復育行動,非要搬遷到其他地方才能活下去,近年環境難民人數快速攀升,採取補救策略,已不容輕忽。於是「綠色世代」的號召誕生,實現跨世代能源、環保、經濟均衡的三贏願景,是當下的重要選項,不可不知道。
無論開發中國家還是已完成開發的國家,都有承受過大自然反撲的「天災」經驗。實際上國際組織早有了科研報告,要求人類不可肆無忌憚,於消費資源、破壞生態環境時,務必要知所收歛。據「世界自然基金會」所公布的「地球生態報告」指出,人類使用天然資源的速度,比更新這些資源的速度快了25%,如果世人生活方式維持不變,需要3個地球才能滿足資源的需求,地球生態系統可能有一天會大規模瓦解。該報告乃奉勸人類大幅改變消耗資源的方式,果能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漁穫量減少一半,就可能在2080年之前,將資源的使用和再生差距拉平。這項說法有實際依據,語重心長,出自具知名度的科研組織,顯已成為包括「綠色世代」號召等環保活動的根源。
推動綠能產業,當是迎接綠色世代,達成實現跨世代能源、環保與經濟均衡三贏願景的重要步驟。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的新能源政策,即以明顯的綠能為主軸,而他對相關政策寄望甚高,希望美國能在搶救經濟的同時,能夠再造良好經濟體質。輿論仍願引用歐巴馬的政策主張,是認為美國當局的錯誤政策已將世界經濟搞成一團亂麻,若在重建秩序時納入綠能而更新體質,就算是一種救贖好了。同時,日本方面也在新政中積極推動綠能產業,各方認同保護地球環境的產業主軸,顯示綠色能源經濟的重要性,對「三贏願景」會有所貢獻,允宜樂觀其成。
地球日活動連續3年以「氣候變遷」為主題,今年新提「綠色世代」的號召,基本上是反覆提醒67億居民,該用愛護環境的新觀念來過日子,才能在失衡的基礎上求生存。若大家一仍舊貫,在有意無意中揮霍資源、破壞生態,生存基礎終有崩解的時候。因此,年年從地球日叫到環境日,卻只見到危殆壓力,沒有復育的希望,豈不是令人失望。但是,基於否極泰來的道理,媒體在極度乏味的氣氛中,還是繼續呼號,愛地球既為自己,也為後代子孫。為迎接綠色世代來臨,再度啟步。政府當局更要打起精神,透過環保教育、複式動員、合理管理,讓地球喘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