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大會的思考

2009-05-04 11:22:0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馬英九政府終於在執政將近1年之際,喜獲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陳馮富珍書面邀請,以「中華台北」名義和觀察員的身分,參加今年5月中下旬第62屆世界衛生大會(WHA)。此事不論對台灣重返國際社會以及兩岸關係都具有指標性的重大意義。而且這也是馬英九政府展現執政能力,具有正面意義的大利多。特別是在兩岸兩會第3次江陳會後傳來此項訊息,顯現兩岸的溝通管道相當暢通,在兩岸兩會之外,還有不同交換意見並達致默契和協議的系統。
 
馬英九的民調支持度在第3次陳江會後頗見回升,相信重返世衛組織大會,還有更大的調升空間。是以馬英九也才會脫口而出:「38年來的重大突破,難能可貴」。這是指當年聯合國代表權之爭,台灣當局受挫,被迫宣告「莊敬自強」以來,終於可以重回聯合國相關組織的大轉折。雖然只是觀察員的身分,但和沒有身分的孤立感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就台灣目前得以參與的國際組織和活動言,大者如世界貿易組織,區域性的如亞太經濟合作理事會,運動項目有奧林匹克委員會,再加上世界衛生組織,若無心態上的調適問題,台灣固不必自居孤立。所以有孤立感覺者,既係來自國共內戰的餘緒,武裝鬥爭的情結特別嚴重,同時這也是兩岸長期對峙下的反射性思考,一切都要區隔敵我。
 
若兩岸能剝除零和遊戲的思考,重返國際社會的命題著重在參與還是主權鬥爭,就應先予釐清。若係前者,參與WHA自是一件可以肯定的喜事,若係出於兩岸主權鬥爭的思考,台灣堅持非以中華民國的國旗、國歌和國號進場而後可,那麼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台灣非但沒有機會參與國際社會的各項活動,甚至會寸步難行。至如台獨論者非要挑釁一中原則,否認「九二共識」,那只能是鬥爭,也就注定台灣獨派只能在WHA會場外拉布條抗議。
 
更必要指出的是馬英九聲稱台灣得以成為WHA觀察員既有國際社會的幫忙,包括美日等國在內都支持台灣,也有自身的努力;但無論如何,關鍵點還在北京,若無北京點頭同意,台灣根本沒有機會,這是國際政治的現實,而且註記在WHO的備忘錄中;但若換成兩岸關係來衡量,台灣得以參與WHA應可追溯到國共論壇的高層對話,連戰很具體轉達了台灣人民的心聲,胡錦濤也有明確的善意回應。再者,在藍綠之間,北京的選擇很明確,若非藍營執政,足以培養兩岸互動的政治信任,北京不可能對此鬆口。
 
是以與其說台灣爭取國際空間的努力係得力於國際社會的幫忙,不若說是得力於國共論壇的高層對話。同理,也唯有打好兩岸關係的良性基礎,台灣才有參與國際社會的機遇。與其說台灣所以能取得WHA觀察員的身分,係得自於北京的善意,不如說得力於台灣當局的大陸政策,得力於回歸「九二共識」的一中原則。
 
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和觀察員身分參與WHA是否可能成為慣例和常態,是否可以成為未來重返國際社會,加入其他國際組織的既定模式。這當然還要視台灣當局對兩岸「九二共識」的態度以為轉移,核心價值則台灣當局能否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總之,愈能擴大兩岸政治共識面基礎者,即愈有利台灣重返國際社會。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