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吉斯風旋侵襲緬甸屆滿周年
2009-05-05 11:42:29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WFP)發言人邁斯萊(Paul Risley)日前在曼谷一項記者會中說,因去(2008)年熱帶氣旋納吉斯引來狂風暴雨侵襲緬甸,造成13萬8000居民死亡或失蹤;另80萬人無家可歸的嚴重天災,5月2-3日屆滿 1年。一段不算短的日子過去了,但參與協助災後重建工作的國際機構、國際慈善社團估算,仰光附近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受創最巨大的地區,起碼的基礎建設還沒有啟動,劫後餘生的漁、農民生計仍無著落。在未來若干年內,還得有巨款應援,才能解除納吉斯氣旋留給千萬居民的厄難。眼看季候風雨季節又到,在國際經濟情勢衰退的不佳環境中,如何才能為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災民紓困,是東南亞地區內的難題。
世界糧食計畫署的曼谷記者會,將熱帶氣旋造成緬甸災難重建問題端了出來,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包括聯合國機構、東盟10國、緬政府代表、國際紅十字會等建構成的救援組織,於納吉斯災後到處勸募,辛苦找來3億1500萬美元善款,年來讓35萬災民有飯可吃,風雨重災生還者約90%都獲濟助,有清潔飲水,可聊避風雨的居所。但對於偏遠地區的受災戶和迄還暫棲帳篷內10萬人待住所的男女老幼,卻無妥善辦法。尤其令援助組織感到壓力沉重的是,善款即將用盡,新的援款遲難到位,實際重建工作根本就還沒有開始,真不知如何是好。
今年2月間 ,聯合援緬天災組織曾提出一項重建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的3年計畫,當時預估需款7億美元。這筆錢並得到英國、日本、和若干歐洲國家慨允捐助。但是目前究竟找到多少錢,外界不得而知,相信若有把握覓得,聯合援緬組織不會不說。值得注意的是提重建計畫時,金融海嘯的威力還沒有完全顯露,以目前公開數據看,答應出錢的國家大都如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將來何時將允諾兌現,更是各方牽掛的一個問題。
從純救援天災的觀點,受災者的際遇,也有幸與不幸的差別,而且落差甚大。2004年南海地震引出空前海嘯,受波及的國家11個,死亡或失蹤總人數估達23萬,受災嚴重的印尼亞齊省幾遭全毀。若以緬甸這回所受熱帶氣旋帶來風雨災禍與南海大海嘯相比,規模當有差別。大海嘯應是世紀頂級天災首位。但舉世出錢出力救助大海嘯災禍,總值可能達120億美金。相關對比有複雜的背景因素,而時機也多有關聯,應該強調的是國家基本建設重要,國民自立自強的精神尤其不可輕忽。果爾,縱有不測風雲難以抗力,但損失程度可以相對降低,重建工作也可憑本身力量推動,「從何處跌倒就從何處爬起來」的信心,更關重要。
納吉斯風旋帶來暴風雨破壞力,造成了世界40年來死亡最多人數的第5位,也是緬甸現代歷史上最嚴重的天災。但聯合國資料要全世界完成充分的心理準備,當前地球環境惡化,影響到各類天災的頻率增加、衝擊力擴大,世人終必得有向天然災害宣戰的決心。若單以4-5級暴風數量計,各大海洋盆地都快速增加,南亞地區15年內竟從原23次增加到56次。相關統計都可供覆案,其所以如此這般,原因不難知道,曠夫暖化、人口增加且集中趨勢明顯、碳化氣體排放量有增無減、熱帶雨林面積迅速消失。因此,談天災救助問題,若不從根本著手,往後還會更傷腦筋、耗費更多金錢。
緬甸遭逢天災,最初階段東盟就挺身而出,對國際援助的參與方式,進入災區的技術問題等,克盡引介、協調、斡旋的力量和作用。於今風災屆滿周年,各類困難還將繼續發生,對救援的正確認識也待建立。希望東盟代表不憚煩瑣,全力以赴,讓東盟從天災考驗中得到進步。
世界糧食計畫署的曼谷記者會,將熱帶氣旋造成緬甸災難重建問題端了出來,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包括聯合國機構、東盟10國、緬政府代表、國際紅十字會等建構成的救援組織,於納吉斯災後到處勸募,辛苦找來3億1500萬美元善款,年來讓35萬災民有飯可吃,風雨重災生還者約90%都獲濟助,有清潔飲水,可聊避風雨的居所。但對於偏遠地區的受災戶和迄還暫棲帳篷內10萬人待住所的男女老幼,卻無妥善辦法。尤其令援助組織感到壓力沉重的是,善款即將用盡,新的援款遲難到位,實際重建工作根本就還沒有開始,真不知如何是好。
今年2月間 ,聯合援緬天災組織曾提出一項重建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的3年計畫,當時預估需款7億美元。這筆錢並得到英國、日本、和若干歐洲國家慨允捐助。但是目前究竟找到多少錢,外界不得而知,相信若有把握覓得,聯合援緬組織不會不說。值得注意的是提重建計畫時,金融海嘯的威力還沒有完全顯露,以目前公開數據看,答應出錢的國家大都如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將來何時將允諾兌現,更是各方牽掛的一個問題。
從純救援天災的觀點,受災者的際遇,也有幸與不幸的差別,而且落差甚大。2004年南海地震引出空前海嘯,受波及的國家11個,死亡或失蹤總人數估達23萬,受災嚴重的印尼亞齊省幾遭全毀。若以緬甸這回所受熱帶氣旋帶來風雨災禍與南海大海嘯相比,規模當有差別。大海嘯應是世紀頂級天災首位。但舉世出錢出力救助大海嘯災禍,總值可能達120億美金。相關對比有複雜的背景因素,而時機也多有關聯,應該強調的是國家基本建設重要,國民自立自強的精神尤其不可輕忽。果爾,縱有不測風雲難以抗力,但損失程度可以相對降低,重建工作也可憑本身力量推動,「從何處跌倒就從何處爬起來」的信心,更關重要。
納吉斯風旋帶來暴風雨破壞力,造成了世界40年來死亡最多人數的第5位,也是緬甸現代歷史上最嚴重的天災。但聯合國資料要全世界完成充分的心理準備,當前地球環境惡化,影響到各類天災的頻率增加、衝擊力擴大,世人終必得有向天然災害宣戰的決心。若單以4-5級暴風數量計,各大海洋盆地都快速增加,南亞地區15年內竟從原23次增加到56次。相關統計都可供覆案,其所以如此這般,原因不難知道,曠夫暖化、人口增加且集中趨勢明顯、碳化氣體排放量有增無減、熱帶雨林面積迅速消失。因此,談天災救助問題,若不從根本著手,往後還會更傷腦筋、耗費更多金錢。
緬甸遭逢天災,最初階段東盟就挺身而出,對國際援助的參與方式,進入災區的技術問題等,克盡引介、協調、斡旋的力量和作用。於今風災屆滿周年,各類困難還將繼續發生,對救援的正確認識也待建立。希望東盟代表不憚煩瑣,全力以赴,讓東盟從天災考驗中得到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