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互信和江丙坤辭職風波
2009-05-09 10:33:46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日前會見馬英九總統時親自遞出辭呈,非但公開說「走定了!」接受訪問時還吟了一句蘇東坡的詞「也無風雨也無晴」。單從字面意義即可了解江丙坤此刻的心情,至少是一片陰霾,還待繫鈴人解鈴。馬英九昨天親赴海基會當面表示慰留,江丙坤宣布打消辭意,留下辦好第4次江陳會。
江丙坤辭職原在意料之中,在兩岸兩會領導人第3次江陳會前相關傳聞即已甚囂塵上,其中既有黨內和江丙坤家人的利益糾葛問題,也有馬英九人事布局問題,再加上台北政壇的放話文化和藍營內部的權力傾軋,在在都逼著江丙坤、向江丙坤施壓。江丙坤適任與否的問題也就愈見凸顯,而江不待時機成熟即提前走人,則給馬英九一個措手不及,也為媒體報導製造了不少驚爆效果。
江丙坤走人誰來接手,媒體傳言就是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而這又係來自馬英九有意出任國民黨主席所引發。三者連環扣,形成馬若要吳自動繳械,必要給吳一個像樣的出路,相形之下,江的出路卻未見安排,而當初卻是馬英九親自拜訪要求他出任此職。若以江在黨政方面的資歷言,只要年輕幾歲,未嘗沒有資格出任閣揆。但吳有了出路,江卻極有可能從此淡出政壇,這當然不堪。
吳伯雄如何看待此事?吳伯雄說,他絕對不會去接海基會董事長,換言之,想要讓吳伯雄對號入座的戲碼將因此破功。然而,吳伯雄拒接不意味原先沒有這種安排,若果如此,事態反而更見複雜。即非僅江丙坤不滿,吳伯雄也不滿馬英九的人事安排。回歸事態的原點,或即出在馬英九稍後要接黨主席的布局和前置作業未見縝密,且愈見弄巧成拙。同時可以推想這極可能是江丙坤面對媒體質疑提前發難,吳伯雄接腔應和,見諸報導自是一團亂局。國民黨內部的人事布局失控和權力傾軋的嚴重亦可見一斑。從當初黨政人事安排到今天黨內高層之間的互信全失,試問又如何確保兩岸互信。
至於江丙坤究竟適任與否,著墨於此者反相對偏低,而這才是連串問題的另一個核心。江丙坤的家人設若確實從事兩岸經貿生意往來且享有特權,究竟有無利益糾葛原是很容易查明且可給出交代的,何以多是見諸媒體的報導,而無馬政府在關鍵點上的反應,也看不到有誰站出來澄清。若確有無法澄清者,江丙坤理應有自知之明,不但應該心存感激,更早該自行求去,反而是傳言蜚語滿天飛,也暴露出國民黨黨政高層的個人徵信不是破產就是不足,也無從提供民眾政治信心。
有必要指出:兩岸關係也是建立在有無信心的基礎上,而兩岸互信也是兩岸和平相處的必要條件。自去年馬英九總統就職以來,兩岸即建立起前所未有的互信氛圍,從回歸「九二共識」到開放大三通,這些都是兩岸互信氛圍下的產物,兩岸兩會高層互訪,3次協商簽下10項協議,北京也在亞太經合理事會和世界衛生組織大會上給足台灣面子,站在第一線交涉的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以77歲的高齡折衝樽俎之間,也算盡了人事,而今忽見逼退,會否撼動兩岸兩會之間的互信基礎,自不無疑問。這不是說江丙坤換不得,而是換手的哲學和思考有無邏輯,是否合理?人事決定政策,不穩定的人事作業何來穩定的政策執行?同理,兩岸互信基礎當然要有穩定的政策和人事。
江丙坤辭職原在意料之中,在兩岸兩會領導人第3次江陳會前相關傳聞即已甚囂塵上,其中既有黨內和江丙坤家人的利益糾葛問題,也有馬英九人事布局問題,再加上台北政壇的放話文化和藍營內部的權力傾軋,在在都逼著江丙坤、向江丙坤施壓。江丙坤適任與否的問題也就愈見凸顯,而江不待時機成熟即提前走人,則給馬英九一個措手不及,也為媒體報導製造了不少驚爆效果。
江丙坤走人誰來接手,媒體傳言就是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而這又係來自馬英九有意出任國民黨主席所引發。三者連環扣,形成馬若要吳自動繳械,必要給吳一個像樣的出路,相形之下,江的出路卻未見安排,而當初卻是馬英九親自拜訪要求他出任此職。若以江在黨政方面的資歷言,只要年輕幾歲,未嘗沒有資格出任閣揆。但吳有了出路,江卻極有可能從此淡出政壇,這當然不堪。
吳伯雄如何看待此事?吳伯雄說,他絕對不會去接海基會董事長,換言之,想要讓吳伯雄對號入座的戲碼將因此破功。然而,吳伯雄拒接不意味原先沒有這種安排,若果如此,事態反而更見複雜。即非僅江丙坤不滿,吳伯雄也不滿馬英九的人事安排。回歸事態的原點,或即出在馬英九稍後要接黨主席的布局和前置作業未見縝密,且愈見弄巧成拙。同時可以推想這極可能是江丙坤面對媒體質疑提前發難,吳伯雄接腔應和,見諸報導自是一團亂局。國民黨內部的人事布局失控和權力傾軋的嚴重亦可見一斑。從當初黨政人事安排到今天黨內高層之間的互信全失,試問又如何確保兩岸互信。
至於江丙坤究竟適任與否,著墨於此者反相對偏低,而這才是連串問題的另一個核心。江丙坤的家人設若確實從事兩岸經貿生意往來且享有特權,究竟有無利益糾葛原是很容易查明且可給出交代的,何以多是見諸媒體的報導,而無馬政府在關鍵點上的反應,也看不到有誰站出來澄清。若確有無法澄清者,江丙坤理應有自知之明,不但應該心存感激,更早該自行求去,反而是傳言蜚語滿天飛,也暴露出國民黨黨政高層的個人徵信不是破產就是不足,也無從提供民眾政治信心。
有必要指出:兩岸關係也是建立在有無信心的基礎上,而兩岸互信也是兩岸和平相處的必要條件。自去年馬英九總統就職以來,兩岸即建立起前所未有的互信氛圍,從回歸「九二共識」到開放大三通,這些都是兩岸互信氛圍下的產物,兩岸兩會高層互訪,3次協商簽下10項協議,北京也在亞太經合理事會和世界衛生組織大會上給足台灣面子,站在第一線交涉的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以77歲的高齡折衝樽俎之間,也算盡了人事,而今忽見逼退,會否撼動兩岸兩會之間的互信基礎,自不無疑問。這不是說江丙坤換不得,而是換手的哲學和思考有無邏輯,是否合理?人事決定政策,不穩定的人事作業何來穩定的政策執行?同理,兩岸互信基礎當然要有穩定的政策和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