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壓力測試 中國第18 台灣第21
2009-05-19 11:51:38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18日根據「2009年世界競爭力年鑑」的結果,公布一項額外的「競爭壓力測試」排行榜,分析各國因應金融危機,以及改善未來競爭力的應變能力。丹麥高居第一,新加坡居次,中國排名18,台灣排21名。
這項未來導向的測試,焦點是各國在世界經濟衰退期間的曝險、準備與韌性。丹麥排名第一的部分原因,在於企業與政府的強勁韌性及社會的長期安定。此外,東歐與東南亞小國(人口少於3000萬),在這項報告中都有不錯的表現。
IMD世界競爭力中心主任賈雷利教授說:「小經濟體通常有較佳的適應力,能在艱困時期更快地反彈。另一種解釋是,這些國家多半不久前才經歷過嚴重的金融與房地產危機,政策上可能比較謹慎。」
美國在2009年世界競爭力年鑑中高居第一,但在壓力測試中卻只排行28,明顯反映市場對危機深度與拖延時間的憂慮。
在壓力測試中排名18到30的經濟,都是比較大型的出口國,包括中國(18)、台灣(21)、巴西 (22)、德國 (24)、日本(26)與南韓(29)。
英國只排名34,而法國(44)、義大利(47)與西班牙(50)的排名落得更遠,凸顯這些國家的復甦,將因僵硬的結構而遭遇障礙。至於排名51的俄羅斯,則因尚未累積多年的經濟成長,可能沒有足夠的實力鞏固經濟結構,創造因應深廣的危機所必須的緩衝。
賈雷利說:「總之,壓力測試顯示,出口導向、韌性強,並有安定社會、政治環境的小型國家,具備立即從復甦中蒙惠的更佳條件。不過,只有美國、德國、中國或日本這類最大型出口國表現出色時,才能可靠地傳達最壞時機已經過去的訊息。」
這項未來導向的測試,焦點是各國在世界經濟衰退期間的曝險、準備與韌性。丹麥排名第一的部分原因,在於企業與政府的強勁韌性及社會的長期安定。此外,東歐與東南亞小國(人口少於3000萬),在這項報告中都有不錯的表現。
IMD世界競爭力中心主任賈雷利教授說:「小經濟體通常有較佳的適應力,能在艱困時期更快地反彈。另一種解釋是,這些國家多半不久前才經歷過嚴重的金融與房地產危機,政策上可能比較謹慎。」
美國在2009年世界競爭力年鑑中高居第一,但在壓力測試中卻只排行28,明顯反映市場對危機深度與拖延時間的憂慮。
在壓力測試中排名18到30的經濟,都是比較大型的出口國,包括中國(18)、台灣(21)、巴西 (22)、德國 (24)、日本(26)與南韓(29)。
英國只排名34,而法國(44)、義大利(47)與西班牙(50)的排名落得更遠,凸顯這些國家的復甦,將因僵硬的結構而遭遇障礙。至於排名51的俄羅斯,則因尚未累積多年的經濟成長,可能沒有足夠的實力鞏固經濟結構,創造因應深廣的危機所必須的緩衝。
賈雷利說:「總之,壓力測試顯示,出口導向、韌性強,並有安定社會、政治環境的小型國家,具備立即從復甦中蒙惠的更佳條件。不過,只有美國、德國、中國或日本這類最大型出口國表現出色時,才能可靠地傳達最壞時機已經過去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