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17遊行檢驗台灣政治生態
2009-05-19 11:53:18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前天517在台灣是個宣洩情緒而又沈悶的日子,藍綠都少有人感覺舒坦。綠營嗆馬反中,反兩岸簽署ECFA,其實是為台獨市場緊縮而有來日無望的挫折而走上街頭;藍營本可好好為馬英九執政一周年提前慶祝,特別是馬英九的兩岸和解政策看到了實效,受到綠營反馬氛圍影響,也無從苦中作樂,雖然遊行過程還算平和,但出現警車撞傷兩名遊行者的意外,更必要全天候提高警覺。這就是台灣的政治生態和街頭景況,台灣既自豪是一個民主開放的社會,何以朝野政爭會是這般既宣洩又沈悶?
台灣政治生態所以陷入這種困局,或可簡化為統獨之爭,甚至可以簡化為該如何為台灣的前途作出選擇。然而,台灣過去20年來每逢選舉不就因統獨理念不同所衍生的問題上打轉嗎?台灣社會的民粹傾向不就是在綠營執政期間坐大,卻遭陳水扁製造的黑金反噬嗎?馬英九在去年大選中獲勝,所取得的民意基礎是直選以來最高,正當性十足;但是綠營失去政權後,非但未能反躬自省,未見黨內追究何以會縱容陳水扁的貪腐黑金,黨中央除功過俱見,概括承受等語外,反倒為身陷囹圄的陳水扁請命,在517遊行中還不時見扁迷「阿扁無罪」的標語,尚知是非或理解台灣處境的選民難道不覺沈悶和遺憾嗎?
深綠所以會有愛於陳水扁,台獨思維而已。但檢視陳水扁執政期間所作所為,只能證明陳水扁所謂「愛台灣」的口號和相關政見不過是一場騙局;無能又偏執使壞的阿扁,敢於犯法濫權大搞黑金,當然得有一大批共犯為之護航,甚至形成黑金共犯結構使然。當陳水扁在517前夕搞「斷食」,且說出只有兩個人沒有獲得「金援」後,民進黨高層竟然走馬樓台似的前往土城看守所探望陳水扁,其中緣由當然有心照不宣者在。
再看民進黨和綠營的517訴求,嗆馬保台似乎若有其事,且視ECFA有如洪水猛獸,意在誤導台灣人民以為台灣已危在旦夕,但究其本意根本是保台獨,保台獨思維還有市場。綠營和民進黨很清楚,藍營執政若有任何施政績效,都會是對台獨的打擊,兩岸大三通若再加上ECFA,必然是台灣擺脫全球金融風暴的最佳選擇,也是不二法門。一個更緊密的兩岸經貿互動,可以預期必有助於台灣人民認識兩岸關係的具體意義,而且只可能愈走愈近,和台獨當然愈走愈遠。這已不是失去政權,而是綠營支持者失去意識形態正當性的大危機,必然會出現茫然和失落的心理反射。
517走上街頭嗆馬,與其說反馬、反中、顧主權,不若說這是一場深綠但求宣洩的街頭演出。面對集遊法不思尊重卻執意觸犯,蔡英文直言有坐牢的心理準備,但民進黨執政8年從未有修法之想,若非執意為難,即屬反向期待鎮暴警察鎮壓,這種驅使支持者若芻狗的心態,可謂溢於言辭之間。所幸遊行抗爭雖有零星衝突,但未見滋事情況,警方柔性處理入夜後集結萬人的「靜坐」,整體看來並未如民進黨預期,在手段上顯見街頭暴力並非這場抗爭的民意選擇。
從517遊行看到的現象是:高雄部分或說有10萬人,台北號稱60萬人,但台北市政府的估計僅有8萬人上下。就現場轉播鏡頭觀察,人潮匯集,大則大矣;但相較綠營執政階段,通過置入行銷號稱突破100萬人的氣勢,民進黨這場517遊行,僅論規模即大不如前。多數台灣輿論前已指出,517是檢驗民進黨本質和支持度的日子,昨天遊行靜坐抗爭散場,顯然可以看出這場抗爭和主流民意已愈見拉開距離。藍營經此一役或可重新審視主流民意何在,馬英九推動大陸政策也應適時展現施政魄力,不必再遇事畏縮,屢屢瞻前顧後而錯失時機,要為台灣從經貿面先打開沈悶之局,以實際政績消解街頭宣洩和情緒干擾,也非如此才可能為統獨解套,為兩岸為台灣打開新局。
台灣政治生態所以陷入這種困局,或可簡化為統獨之爭,甚至可以簡化為該如何為台灣的前途作出選擇。然而,台灣過去20年來每逢選舉不就因統獨理念不同所衍生的問題上打轉嗎?台灣社會的民粹傾向不就是在綠營執政期間坐大,卻遭陳水扁製造的黑金反噬嗎?馬英九在去年大選中獲勝,所取得的民意基礎是直選以來最高,正當性十足;但是綠營失去政權後,非但未能反躬自省,未見黨內追究何以會縱容陳水扁的貪腐黑金,黨中央除功過俱見,概括承受等語外,反倒為身陷囹圄的陳水扁請命,在517遊行中還不時見扁迷「阿扁無罪」的標語,尚知是非或理解台灣處境的選民難道不覺沈悶和遺憾嗎?
深綠所以會有愛於陳水扁,台獨思維而已。但檢視陳水扁執政期間所作所為,只能證明陳水扁所謂「愛台灣」的口號和相關政見不過是一場騙局;無能又偏執使壞的阿扁,敢於犯法濫權大搞黑金,當然得有一大批共犯為之護航,甚至形成黑金共犯結構使然。當陳水扁在517前夕搞「斷食」,且說出只有兩個人沒有獲得「金援」後,民進黨高層竟然走馬樓台似的前往土城看守所探望陳水扁,其中緣由當然有心照不宣者在。
再看民進黨和綠營的517訴求,嗆馬保台似乎若有其事,且視ECFA有如洪水猛獸,意在誤導台灣人民以為台灣已危在旦夕,但究其本意根本是保台獨,保台獨思維還有市場。綠營和民進黨很清楚,藍營執政若有任何施政績效,都會是對台獨的打擊,兩岸大三通若再加上ECFA,必然是台灣擺脫全球金融風暴的最佳選擇,也是不二法門。一個更緊密的兩岸經貿互動,可以預期必有助於台灣人民認識兩岸關係的具體意義,而且只可能愈走愈近,和台獨當然愈走愈遠。這已不是失去政權,而是綠營支持者失去意識形態正當性的大危機,必然會出現茫然和失落的心理反射。
517走上街頭嗆馬,與其說反馬、反中、顧主權,不若說這是一場深綠但求宣洩的街頭演出。面對集遊法不思尊重卻執意觸犯,蔡英文直言有坐牢的心理準備,但民進黨執政8年從未有修法之想,若非執意為難,即屬反向期待鎮暴警察鎮壓,這種驅使支持者若芻狗的心態,可謂溢於言辭之間。所幸遊行抗爭雖有零星衝突,但未見滋事情況,警方柔性處理入夜後集結萬人的「靜坐」,整體看來並未如民進黨預期,在手段上顯見街頭暴力並非這場抗爭的民意選擇。
從517遊行看到的現象是:高雄部分或說有10萬人,台北號稱60萬人,但台北市政府的估計僅有8萬人上下。就現場轉播鏡頭觀察,人潮匯集,大則大矣;但相較綠營執政階段,通過置入行銷號稱突破100萬人的氣勢,民進黨這場517遊行,僅論規模即大不如前。多數台灣輿論前已指出,517是檢驗民進黨本質和支持度的日子,昨天遊行靜坐抗爭散場,顯然可以看出這場抗爭和主流民意已愈見拉開距離。藍營經此一役或可重新審視主流民意何在,馬英九推動大陸政策也應適時展現施政魄力,不必再遇事畏縮,屢屢瞻前顧後而錯失時機,要為台灣從經貿面先打開沈悶之局,以實際政績消解街頭宣洩和情緒干擾,也非如此才可能為統獨解套,為兩岸為台灣打開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