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兩岸經貿正「超速」發展?

2009-05-24 17:30:5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隨著中國政府在馬英九總統就職周年前後,不斷釋放出對台利多措施,包括每次數千億元的採購、開放,以及對台灣所提的「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表示善意回應等,不但使台灣股市今年來的漲幅表現居冠,也使兩岸經貿互動迅速升溫,造成部分台灣地區民眾內心引起陣陣疑慮,擔憂兩岸經貿是不是會出現「超速」成長?
 
台灣對大陸的貿易與投資早就佔台灣對外貿易與對外投資的首位,而且金額還相當龐大,再配合馬政府這1年來持續不斷地開放措施,使兩岸經貿似乎到了由「量變」到「質變」的臨界值。因此,民眾心理上出現調適困難,的確是可以理解的。這種調適的困難或混亂也是必然的;同時證諸兩岸今後持續的相互開放,兩岸經貿關係的「質變」也是水到渠成的。
 
過去兩岸經貿可以說是單向傾斜,即台灣對大陸大量投資且大量輸出,形成台灣在貿易上享有鉅額順差;反之,陸資被禁止到台灣,大陸也有許多產品無法銷往台灣。再加上,客運、貨運無法直接通航,在在使得兩岸經貿關係存在很大的侷限性與傾斜性。台商在大陸的投資也有偏頗的偏向:偏製造、偏出口、偏獨資。同時,大陸人士來台觀光,在馬政府就任前沒有實現,也出現了兩岸人民直接接觸的部分鴻溝。
 
馬總統就任滿1年來,從大三通、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到准許陸資來台,將使兩岸人民、貨幣、資金產生進一步大幅度的相互開放,的確可能造成部分民眾的焦慮。過去大陸民眾在台灣畢竟是少數,今後,則可能出現「全台盡是大陸觀光客」的情境,部分觀光景點亦已出現陸客擁擠,陸上巴士運輸吃緊、旅館爆滿的瓶頸現象。更加重兩岸發展超速失控的疑慮。
 
由於馬政府與前任政府在大陸政策上的截然不同,造成懸殊的反差,也使這種轉軌的過渡階段,出現了混亂、供需失調、盲目性與心理調適的困難。有人因而批評馬政府似乎未做好應有的準備,並且欠缺配套與漸進開放的穩當,而在開放上過於匆忙與倉促。當然,若有更周全的準備,相對的供需失調可望縮小。不過,兩岸相互開放政策主政者雖有極高意願或共識,但當中的許多措施,尤其是台灣民意的反應,要做到雙方按部就班,絲毫不差的照表操課,的確有困難。所以在必須打帶跑的策略下進行,政策執行時間表難免有不確定性,此時要使開放的供需調整井然有序,並不實際。因此,摸著石頭過河的情形反而是較切合實際,混亂、失調也就難免。因此,短期失衡與失調也應在可容忍的範圍。
 
兩岸經貿的質變,除了大量陸客來台觀光所形成的混亂外,在兩岸產業交流上,也正在校正前述的三個偏頗,即今後台商在大陸將會朝製造與服務並重,出口與內需並重,以及獨資與合資並重的方向發展。這是因應中國由「世界工廠」轉向「世界市場」所必要的轉變。如此一來,不但陸客滿台,陸資也會湧入台灣,這又是一種心理衝擊。
 
除非台灣民眾逐漸接受並適應滿街的大陸人士和大陸資金,同時將這一個龐大市場所帶來的人潮與錢潮融入台灣的產業、消費與社會中;否則,這種中國大軍壓境的心理就難以消除,也時時會成為牽引台灣民心的一項關鍵因素。馬總統在就職周年國際記者會中,說到希望在沒有飛彈威脅下進行和平協議的簽署,只有當兩岸和平架構確立並被兩岸民眾接受後,兩岸經貿發展「超速」的疑慮才會真正的淡化消除。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