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環保活動為子孫留下生存空間
2009-06-07 12:31:28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聯合國制定的「世界環境日」來臨,全球從6月5日起,分別以積極的態度,展開對人類所居住環境的了解,並進行必要的修補。今(2009)年環境日活動的主題,已由聯合國正式公布為「地球需要你──聯合起來對抗氣候變遷」。希望經由全人類調整各人的生活方式,將愈來愈明顯的暖化現象矯正,過一種合於節能減碳的日子。讓生存環境能夠逐漸恢復合於生態平衡的條件,氣候回歸常態,紓緩已告臨頭的壓力。雖然這種說法近年已聽得夠多,但是破壞環境的生活方式並沒有緩解,在節能減碳的行為沒有普遍化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不能鬆懈,還該上緊發條。
1972年,聯合國在瑞典召開首屆人類環境會議,發表「人類環境宣言」和相關的行動計畫。當時一般以為人類有足夠能力,可在不犧牲環境品質的前提下,追求經濟發展和生活品質的改善。對將會議召開的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年年此日,選定年度主題,積極推行,庶可確保人類環境的品質。殊不料30餘年過了,原來的環境品質可確保的構想,竟遭到因經濟發展、人類行為浪費無度的重大破壞,完全走了原樣。每年環境日選定的活動主題,和環境的表現落差相去逐年變大,幾成了無情的反諷,令人遺憾。
為了對環境品質變化有數據可資相比,從1980年開始,國際著手保存全球天氣紀錄。氣候變化本只是環境品質的一個項目,但由於氣象紀錄儀器、量衡單位、採集方式,全球相同,對比沒有困難,所以具有最高的紀錄公信力。有了全球氣候紀錄資料後,始發現地球陸地氣溫迭創新高,而且天氣變得愈來愈怪異。到2007年,首次出現1月是世界有紀錄以來最暖的1月,比正常情形高出1.53度。同時國際科學家並依據科比紀錄,認為隨著人為的氣候改變持續下去,全世界會出現更多極端天氣,而且這種怪異天氣很快就會成為通則。顯然,世界環境日的相關報告、科學家的結論,進一步確定環境品質今非昔比。如再以過去思維來對待人類破壞環境的行為,注定還要使環境繼續惡化。
所以,近年維護環境的主要行動,已向解決暖化現象集中,去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強調「踢開碳習慣,推動低碳經濟與生活」。今年的主題則主張聯手對抗氣候變遷,都是圍繞著「節能減碳」的生活來推動。尤其是今年的提示,舉凡刮鬚、洗臉、刷牙宜關燈,宜使用耐久性剃刀,離居所就熄掉所有電源,購物用環保袋,出門少駕機動車輛,酌以自行車、步行、公共交通工具替代,以及環境許可即種植樹木等。雖然瑣碎,但若念在不收歛就可能有禍事上身,並為後代子孫的生存著想。縱有不便,也要為將來而忍耐,莫做小不忍則亂大謀的事。
和今年環境日同時發生的一件事,是「聯合國氣象變異架構會議( UNFCCC)」,正在波昂召開。這項有192國代表參與的論壇,既是以防暖化為目的,也是草擬承接「東京議定書」2012年屆滿後新環保條約的預備會議。在國際環境保育領域內,可算得是大事一樁,卻也是非同於尋常的複雜集會。2007年12月15日,聯合國在印尼峇里島召開氣候變化會議,與會代表於落幕時簽訂「峇里島藍圖」,做為國際環保新約的主軸。當時相約在今年達成協議,做取代東京議定書失效後接替的基礎。於今果然能依約逐步展開,至少是一種新希望,對關心環境保護的有心人,堪說是一顆定心丸。否則東京議定書失效,環保又當如何。
有道是,「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現階段的波昂氣象論壇和環境日,可說是具有代表性指標。雖然環保縱有了新約架構、環保日也有年度活動主題,並不見得就能改善環境,但畢竟是生活的議題。一旦人類醒悟,及時收斂行為,就有希望。
1972年,聯合國在瑞典召開首屆人類環境會議,發表「人類環境宣言」和相關的行動計畫。當時一般以為人類有足夠能力,可在不犧牲環境品質的前提下,追求經濟發展和生活品質的改善。對將會議召開的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年年此日,選定年度主題,積極推行,庶可確保人類環境的品質。殊不料30餘年過了,原來的環境品質可確保的構想,竟遭到因經濟發展、人類行為浪費無度的重大破壞,完全走了原樣。每年環境日選定的活動主題,和環境的表現落差相去逐年變大,幾成了無情的反諷,令人遺憾。
為了對環境品質變化有數據可資相比,從1980年開始,國際著手保存全球天氣紀錄。氣候變化本只是環境品質的一個項目,但由於氣象紀錄儀器、量衡單位、採集方式,全球相同,對比沒有困難,所以具有最高的紀錄公信力。有了全球氣候紀錄資料後,始發現地球陸地氣溫迭創新高,而且天氣變得愈來愈怪異。到2007年,首次出現1月是世界有紀錄以來最暖的1月,比正常情形高出1.53度。同時國際科學家並依據科比紀錄,認為隨著人為的氣候改變持續下去,全世界會出現更多極端天氣,而且這種怪異天氣很快就會成為通則。顯然,世界環境日的相關報告、科學家的結論,進一步確定環境品質今非昔比。如再以過去思維來對待人類破壞環境的行為,注定還要使環境繼續惡化。
所以,近年維護環境的主要行動,已向解決暖化現象集中,去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強調「踢開碳習慣,推動低碳經濟與生活」。今年的主題則主張聯手對抗氣候變遷,都是圍繞著「節能減碳」的生活來推動。尤其是今年的提示,舉凡刮鬚、洗臉、刷牙宜關燈,宜使用耐久性剃刀,離居所就熄掉所有電源,購物用環保袋,出門少駕機動車輛,酌以自行車、步行、公共交通工具替代,以及環境許可即種植樹木等。雖然瑣碎,但若念在不收歛就可能有禍事上身,並為後代子孫的生存著想。縱有不便,也要為將來而忍耐,莫做小不忍則亂大謀的事。
和今年環境日同時發生的一件事,是「聯合國氣象變異架構會議( UNFCCC)」,正在波昂召開。這項有192國代表參與的論壇,既是以防暖化為目的,也是草擬承接「東京議定書」2012年屆滿後新環保條約的預備會議。在國際環境保育領域內,可算得是大事一樁,卻也是非同於尋常的複雜集會。2007年12月15日,聯合國在印尼峇里島召開氣候變化會議,與會代表於落幕時簽訂「峇里島藍圖」,做為國際環保新約的主軸。當時相約在今年達成協議,做取代東京議定書失效後接替的基礎。於今果然能依約逐步展開,至少是一種新希望,對關心環境保護的有心人,堪說是一顆定心丸。否則東京議定書失效,環保又當如何。
有道是,「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現階段的波昂氣象論壇和環境日,可說是具有代表性指標。雖然環保縱有了新約架構、環保日也有年度活動主題,並不見得就能改善環境,但畢竟是生活的議題。一旦人類醒悟,及時收斂行為,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