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應如何調整大陸政策
2009-06-07 12:33:2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民進黨如何看待兩岸新局?繼民進黨籍高雄市長陳菊出訪大陸以來,台南市長許添財接著又要往訪廈門,綠營內部的大陸熱固然因此浮出檯面,且有可能因此日漸升溫。由於陳菊往訪前後綠營內部即呈現兩極反應,民進黨有無必要重新審視大陸政策,這既是政治現實,也是民進黨能否與時俱進的考驗。不過就目前態勢觀察,民進黨中央似有冷處理的傾向,這是自保,以免綠營基本盤流失;抑或別有所圖,拒絕在大陸政策上和藍營有任何共識。
面對陳菊登陸效應,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表示,「陳菊此行是凸顯台灣與中國不同的國家體制與對於主權的訴求」,這原是民進黨面對深綠質疑的解釋,也是自我感覺良好的部分;但長於政策論述的蔡英文,卻無意面對黨內的呼籲,即就陳菊登陸產生的諸多效應作出政策回應,也不願意先就兩岸新局舉辦政策辯論。甚至說,黨內目前還有很多事要做,包括黨的重建工程正在施工當中,「中國政策」此時並不是最重要,也不具迫切性。況且黨內並不禁止公職人員往訪中國,她自己目前也無意往訪。
然而,民進黨究竟有無大陸政策可言?就統獨光譜言,台獨根本就不存在和對岸好好打交道的思考,此一思考不僅承襲了國民黨的反共思維,也是後殖民心態的自我扭曲,以擺脫母體文化為得計,再加上對威權統治的反感,往往自溺於被迫害和悲情的控訴。從李登輝到陳水扁之於兩岸的政策指導,就利用了此一刻意營造的情境,從而在推行去中國化的過程中操弄民粹。而蔡英文過去所扮演的角色,既是政策設計的參與者如兩國論的提出,也是綠營執政時反「一中原則」和否認「九二共識」的執行者。可謂綠營集體心態的集中反映。
這種反中心態和思維,原就註定民進黨不可能發展出具有開創意義的大陸政策,更遑論綠營執政階段不時和對岸直接碰撞,若有任何大陸政策也只是意識形態的制式反應,但知凸顯「主權」和「尊嚴」而已。或謂蔡英文過去在內閣任時曾推行「小三通」,若非「小三通」又何來「大三通」;但若還原當初推行「小三通」的情境,在政策考量上,不過是擱置三通的替代性策略。試問藍營執政何以兩岸「大三通」可即時啟動,其間差異不過是為與不為而已。
今天的民進黨究竟有無大陸政策,應該說,看不到建設性的作為,否定性和非理性的作為倒是層出不窮。其中最具妖魔化傾向的是反對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訪台、反對7日習稱的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堅持ECFA非交付公民投票不可,否則將抵制到底。設若連經濟合作的議題都採取否定心態,欲求民進黨嚴肅面對兩岸新局,相應作出政策調整,自屬緣木求魚。
民進黨目前最大的危機當然在於能否擺脫台獨神主牌,是以黨的重建工程也以能否擺脫台獨意識的牽絆為轉移。如果民進黨中央包括黨主席蔡英文在內執意冷處理黨內的大陸熱,或僅就公職人員往訪大陸作出相應的技術調整,以「低度管理」之名,要求當事人「風險自負」,這非僅是政策怠惰,更是十足的鴕鳥心態,和台灣主流民意也只可能愈走愈遠。
以有無大陸政策測度民進黨的未來發展,就短期言既是陳菊效應的反省,也是民進黨重建工程的重頭戲;就長期言,更是民進黨有無能力參與兩岸新局的大考驗。
面對陳菊登陸效應,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表示,「陳菊此行是凸顯台灣與中國不同的國家體制與對於主權的訴求」,這原是民進黨面對深綠質疑的解釋,也是自我感覺良好的部分;但長於政策論述的蔡英文,卻無意面對黨內的呼籲,即就陳菊登陸產生的諸多效應作出政策回應,也不願意先就兩岸新局舉辦政策辯論。甚至說,黨內目前還有很多事要做,包括黨的重建工程正在施工當中,「中國政策」此時並不是最重要,也不具迫切性。況且黨內並不禁止公職人員往訪中國,她自己目前也無意往訪。
然而,民進黨究竟有無大陸政策可言?就統獨光譜言,台獨根本就不存在和對岸好好打交道的思考,此一思考不僅承襲了國民黨的反共思維,也是後殖民心態的自我扭曲,以擺脫母體文化為得計,再加上對威權統治的反感,往往自溺於被迫害和悲情的控訴。從李登輝到陳水扁之於兩岸的政策指導,就利用了此一刻意營造的情境,從而在推行去中國化的過程中操弄民粹。而蔡英文過去所扮演的角色,既是政策設計的參與者如兩國論的提出,也是綠營執政時反「一中原則」和否認「九二共識」的執行者。可謂綠營集體心態的集中反映。
這種反中心態和思維,原就註定民進黨不可能發展出具有開創意義的大陸政策,更遑論綠營執政階段不時和對岸直接碰撞,若有任何大陸政策也只是意識形態的制式反應,但知凸顯「主權」和「尊嚴」而已。或謂蔡英文過去在內閣任時曾推行「小三通」,若非「小三通」又何來「大三通」;但若還原當初推行「小三通」的情境,在政策考量上,不過是擱置三通的替代性策略。試問藍營執政何以兩岸「大三通」可即時啟動,其間差異不過是為與不為而已。
今天的民進黨究竟有無大陸政策,應該說,看不到建設性的作為,否定性和非理性的作為倒是層出不窮。其中最具妖魔化傾向的是反對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訪台、反對7日習稱的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堅持ECFA非交付公民投票不可,否則將抵制到底。設若連經濟合作的議題都採取否定心態,欲求民進黨嚴肅面對兩岸新局,相應作出政策調整,自屬緣木求魚。
民進黨目前最大的危機當然在於能否擺脫台獨神主牌,是以黨的重建工程也以能否擺脫台獨意識的牽絆為轉移。如果民進黨中央包括黨主席蔡英文在內執意冷處理黨內的大陸熱,或僅就公職人員往訪大陸作出相應的技術調整,以「低度管理」之名,要求當事人「風險自負」,這非僅是政策怠惰,更是十足的鴕鳥心態,和台灣主流民意也只可能愈走愈遠。
以有無大陸政策測度民進黨的未來發展,就短期言既是陳菊效應的反省,也是民進黨重建工程的重頭戲;就長期言,更是民進黨有無能力參與兩岸新局的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