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區域經濟整合的新篇章

2009-06-10 11:23:03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東盟各國和韓國的國家領導人,2日在南韓濟州發表「特別高階層會」聯合公報,雙方同意加強經濟整合,完成雙方自由貿易協定(FTA)。這項區域經貿協議的簽署,是亞洲從東南亞到東北亞經貿紐帶的新章;在時機上則於金融大海嘯影響方興未艾之際,擴大了區域聯合運作對抗逆勢的基礎。顯然在東盟國家雄厚潛力支撐下,將來涵蓋6.5億人口的市場,如果能開誠佈公、順利推展,會有一定的影響力,理當樂觀其成。
 
由於資本主義操弄出一場全球金融風暴,在包裝了經濟強權的擴張動機下,讓全世界吃盡苦頭。雖然其「全球化」尚殘存若干有利於經貿之處,各國還不能全面加以否定,卻也積極做多所補綴的準備或行動。時下最顯著的作為,就是因「世界貿易組織」(WTO)未能及時運作後,一個接著一個出現、蔚成風氣的自由貿易協定。也就是以區域經貿整合的「區域化」平衡「全球化」,韓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的推出,可謂適時之舉。
 
在積極推展自由貿易協定的同時,具決策地位的領導人,也宜擴大視野,認識新著力的經貿組織在本質方面的利弊。正如同「全球化」的道理,「區域化」也有其優缺點,簡言之,自由貿易協定是簽署國為撤除彼此的貿易障礙、相互開放市場而簽定的合作協議,包括關稅減讓、配額取消、原產地證明等,主要效益是促進彼此貿易,並藉此吸引包括非簽署國在內等的投資。但實務上,各個自由貿易協定的內涵卻大不相同,須依簽約各國的經濟發展程度、需求強度和談判實力高低而定。是一場利益分配的競賽,雖可享受市場開放的共同利益,但也會對境內產業發生程度不一的衝擊。於今協定已告拍板,相信在談判過程中各國決策人已想清楚簽署的策略,應不是為簽而簽。縱然如此,在長期運作中還宜有縝密考量,以免迷失在國際認同的整合潮流中。
 
南韓東盟簽自貿協定,東主國領袖李明博最用心、也最滿意,在會中他推動南韓倡議的「新亞洲構思」,閉幕公報後的致詞,他特別預測,當台2015年東盟整合成單一共同市場時,東盟可望「在規模上與經濟區塊的重要性上,超越歐洲聯盟」。同時,他並宣布,到 2015年時,韓國把對東盟國家的政府開發援助,從目前規模1.55億美元,增至3.95億美元。也希望雙方貿易總額,可從2008年的902億美元,在2015年時倍增到1500億美元。這番「厚幣甘言級 」的說法和絢麗前景,對矢志以歐盟為模仿對象的東盟各國領袖,聽起來難免爽快。但是在多變的國際局勢中,爽歸爽,以目前艱險環境,東盟領袖切莫以為鴻鵠之將至,還應細心經營,一步一腳印為是。
 
經濟學家也指出,南韓和東盟的自由貿易協定是明智做法,起步甚至有些嫌晚。東盟國家潛力雄厚,在全球金融風暴中,東盟若干成員的表現,優於許多國家,將來還有維持成長的空間,要認清自己地位。東盟雖是南韓第3大貿易夥伴和第2大海外投資市場,但以貿易的品質、投資項目的重要性,都有調整空間。尤其是南韓還面臨中國和日本的競爭,以及兩國對東盟區域經營的規劃和行動、都非泛泛。單以中國原準備在4月10-12日向東盟領袖提出的「5年內合作計畫」內容,就相當可觀。這項計畫雖因故未能適時敲定,但預定在本(6)月13-14日的普吉東盟高階層會又告推遲不開的情況下,立案仍然無望。顯然韓國在推動對東南亞區域經濟整合上,還得更加努力。
 
做為亞洲4小龍之1的韓國,在經由經貿推升其國際地位方面,的確有令人側目的表現,尤其是李明博的以往經貿專業背景,努力的程度更高。這次克盡全力和東盟完成自貿協定,對雙方都有貢獻,發展方向也正確,值得各方加以重視。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