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地區大學排行榜的啟示

2009-06-19 11:10:36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英國的《泰晤士報》,每年都公布全球200大學的排行榜。排名10名以內的是精英大學,通常都被美國及英國的大學包辦,排名第11至25名的是頂尖的大學,兩岸4地中,只有香港大學在2007年曾經晉身第18名;比美國的史丹福大學還要高1名,而在25大中,美英以外,只有日本的東京大學、加拿大的麥基大學,與澳洲的國立大學可以晉身,但到了2008年,香港大學又跌至第28名了。
 
排名在100名以內的是頂級的大學,2008年兩岸4地只有5所被列入,3所在香港,2所在大陸,排名101至200的可稱為2級大學,台灣就只有1所台灣大學可被列入。在全球200大當中,亞洲是偏低,因此在今年,《泰晤士報》又公布了另1項亞洲200大排名。排名的高低或多少,和這個國家經濟的強弱又有相當的關係,因此日本佔了30%多,韓國佔了10%多,而兩岸4地共佔了20%多,僅次於日本,但優於韓國;最大原因,可能是面積比韓國大,而人口亦比韓國多。
 
但若要與全球的水平掛鉤,作較為客觀的分析,只能將亞洲的10大與50大抽出來,前者是1級大學,後者只可稱為2級大學,屬於1級大學的,香港及大陸在11所中,佔了4所,名列第10的國立新加坡大學,亦可當作是華人的大學,因此華人的大學,幾乎佔了半數,可說是華人地位的提升。
 
進一步提升的是排名。排第1的居然是香港大學,排第2的是中文大學,排第3的才輪到東京大學,香港的科技大學,亦排名第4,排名第5至第9的是日本的3所,與韓國的2所大學,北京大學則與新加坡的國立大學,一同排名第10。北京大學的學生素質,並不比香港的3所大學低,而東京大學的學術水平,並不比香港的港大與中大低,但為何會排名較次?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國際化的程度與英語作為世界語言的水平。
 
若把範圍再擴大到50大,大陸佔了7所,香港佔了5所,台灣佔了4所,而新加坡亦佔了2所,加起來華人的大學便佔了18所,比日本的16所、韓國的8所還要多,加起來便佔亞洲的84%,其餘的印度4所、泰國2所、馬來西亞與印尼各1所,到了50大,甚至在第30名開始才可列入;足見經濟的強弱,可影響到排名,而華人大學的18所中,有7所,亦即是近40%是英語的大學,足見大學能否國際化,可能有好的英語水平,是決定性因素。
 
在18所中,起碼過半數是老牌大學,其中的北大、清華、復旦、浙江、南京、上海交通,以至追溯到醫學院的港大,都超過100年歷史。但大陸的科大、香港的中大、理大、城大,以至1956年才復校的台灣的清華,都可說是新大學,只是它們都以理工科為主。
 
最感意外的是台灣一哥的台灣大學,排名竟然跌至第22名,對此,台灣高教評鑑中心較早前公布,台大在2009年的ESI的論文統計排名中,論文數量在世界排名65位,而論文被引用次數則排203位,兩項指數均在兩岸4地中排行第1,為何排名竟然在香港3所與大陸2所的大學之後?最大的原因,可能亦是國際化的程度與英語的水平。而台灣最近大學的擴展太快,最怪的現象是學額的供應,竟然超過考生的人數。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