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國家轉型的時機尚未來到
2009-06-27 10:39:2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伊朗這次大選結果陸續統計出來,由現任總統阿馬丁加德以絕對壓倒性勝利當選連任,3位落選的總統候選人都指控選舉存在舞弊。負責調查的憲法監護委員會坦承選舉有若干違法現象,並經調查後證實有50個選區開出的選票比合格選民人數還多,也就是約有300萬張問題選票。但又稱目前還不能確定這些選票是否對選舉結果造成影響。也即是說,阿馬丁加德繼續連任總統是不會有什麼改變的了。
其實,改革派大將卡塔米在上次總統選舉中,當第1次選票結算時得票數本來就多於阿馬丁加德,但因兩人得票均未過半數,須作第二輪投票。顯然大主教哈米尼運用其宗教影響力,終使阿馬丁加德當選。所以,只要大主教喜歡,阿馬丁加德的總統交椅就可以穩坐下去。
但這次選舉卻在伊朗首都德黑蘭爆發了百萬人示威遊行,鎮壓中導致7人死亡。這說明伊朗盲從於大主教的人固然不少,但已有一些人覺悟,希望改革,改善生活,使國家在國際上能與其他進步國家並列,發展經貿,接受普世文化價值觀。例如總統候選人之1穆沙里競選時把太太也推出台前,並且沒有採用傳統的蒙面服裝,選民對此大感興趣。
這次伊朗發生的選舉暴亂,西方甚為關注伊朗局勢的走向,不少西方傳媒認為這是1979年柯麥尼奪權實行宗教統治以來最嚴重的危機,不免都希望伊朗產生變化,期望伊朗政壇能出現合乎西方利益的方向發展。在美國,參議院通過了不承認伊朗這次選舉結果的議案,共和黨右翼人士群起批評美國總統歐巴馬外交軟弱。
歐巴馬21日在壓力下公開批評了伊朗政府,他說:「全世界都在看著伊朗,伊朗必須停止針對其人民的所有暴力和不公正行為。」美國媒體說,這是歐巴馬所能說最強硬的話了。
伊朗對西方國家擺出了極為強硬的姿態,指責西方「煽動暴亂」,宣布將繼續對示威者進行鎮壓,目前已逮捕了800餘暴動者。
英美和以色列情報部門已經醞釀出一套以廣泛利用手機為基礎的心理戰術,散播聳人聽聞的消息,讓伊朗民眾「中毒」,並引發強烈不滿情諸。
伊朗騷亂,西方國家其實不必太興奮。美國著名學者弗朗西斯.福山在其新著「美國處於十字路口」中有這樣的反思:「華盛頓對中東國家政治改革的強烈推動,只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就拿這次伊朗選舉的情況來說,民眾雖已有了改變的要求,但還沒有形成巨大的力量,大多數人仍盲從大主教的意旨,受其影響,自然會把選票投給大主教所喜歡的候選人。
就憲法監護委員會的調查,選舉確有舞弊,但卻沒有影響選舉結果,阿馬丁加德仍然是得票數最多的當選人。此君自任總統以來,固然瘋言瘋語連篇,在國際上受盡譴責,但不能不承認,正就是他這種作風,他在伊朗一般愚民中認為是特具領袖魄力的。其情形就像利比亞的格達費、委內瑞拉的查韋斯,這些人行為都不合乎常理,經常口出狂言,也受部分人反對,但擁護他們的人更多,所以他們地位穩固如故。
伊朗是一個處於轉型中的國家,但目前國家道路選擇的政治判斷力並不穩定。西方對這樣的國家出現的變化必須做出謹慎的評估,尊重這些國家的選擇,而不是直接參與改造這些國家的政局。希望伊朗改變,欲速則不達。
伊朗雖然表面上政教已分開,但其實還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總統非大主教喜歡者是不能當下去的。過去改革派大將卡塔米也當過總統,他滿腦子改革的計畫,但在大主教哈米尼壓制之下改革不出什麼名堂。所以,期望伊朗改變,須先期望宗教的改變,但這樣巨大的改變,須以人民知識提高為先決條件,人民不再盲從一位大主教,宗教社會才有革新的可能,伊朗才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