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查禁毒品氾濫談何容易
2009-06-30 12:24:31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聯合國毒品暨犯罪署24日發布一年一度的世界毒品使用報告,總結認為全球古柯鹼、大麻煙、鴉片等栽植情況趨穩或下降現象。這項於「國際反毒日」前夕公開的年度報告,雖然把好聽的話說在前面,但世界毒品使用氾濫的現象,卻毫不見緩和。
新的世紀來臨,和毒品有關的問題,已不只是犯罪、治安、心理、社會死角等方面。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拉扯演變下,若干地方有毒品可代替貨幣的誘惑,「販毒」已可侵蝕到社會精英層次以及對毒品生產和說法「多元化」,擴張的力量加大,破壞性更強,東南亞地區受到影響自不在話下。對此議題究竟持何立場,或者一仍舊貫,對禁毒的要求虛應故事,任社會付出愈來愈沉重的代價。
在聯合國禁毒的年度報告 ,最足以使東南亞地區震撼的部分,是化學合成物毒藥去化量激增。目前約有1600萬至5000萬人在使用安非他命或與此相關的毒品;另又有約2700萬人使用令人心醉神迷的「搖頭丸」Ecstasy。估算世界非法市場達3,200億美金,乃使毒品成為世界最有價值的貨物之一。
而東南亞地區毒品問題之所以備受重視,則是在毒品多樣化影響下,以往以種植為主軸的毒品,幾全他移,阿富汗變成主要產地之一。便於處理、隱藏、原料取得容易的化學合成毒品乃取而代之,出沒於區域之內。同時又快速形成自生產、販售、運送、使用的一套毒品流傳體系,建構新的毒品破壞力。
美國國務院會(2009)年2月下旬公布世界反毒執行狀況的調查報告,逕指亞洲地區面臨毒品問題未戢。雖然各方都曾表達對遏阻毒品走私、使用已克盡力量,但還是有相當明顯的管道。東盟若干國家且為該報告所指名,在一般情況下,西方國家常以主觀的高姿態對開發中國家指手畫腳、說三道四。
儘管其本國各類毒品的流傳濫用,幾已達到公開程度,但對亞洲地區的情況還是做無所保留指摘,即使缺乏具體證據也予發表,以維護 其為「大國」形象。以言禁毒,這類做法是空泛不切實際的。
不過,東南亞地區對於化學合成物毒品的問題,卻是要認真做一番裁量,並採取積極戢止態度的。從一般新聞報導,不難發現近年化學合成毒品安非他命在區域內生產、使用、運送的訊息。問題是要認真執行取締,每個環節都得全盤托出可觀的代價,譬如:有的安非他命生產地選擇在離島的普通建築內,要找到地方已經不容易了,還要進行剷除,所費的力量尤其大。
而且遂行製作化學毒品技術層次低、工具普遍、搬遷方便,即使丟棄掉價值也有限,易地再起爐灶並不困難。單只此一端,已然棘手,所以要致力解決查禁毒品問題,無疑要有周全籌畫。聯合國報告中,更進一步指出東南亞區域內已建立起具規模的化學合成毒品實驗室,安毒晉階,對於東盟是無可避免的難題。
1998年6月10日,由聯合國主導的一連3天「世界毒品問題特別會議」結束,與會的150國決定階層共同發表宣言,要在 10年內有效壓制毒品供應與需求。同時還有長達31頁的計畫書,要求各國政府共同進行反毒運動,務求全面推展。現在10年期已屆滿,原制定的禁制毒品宣言早束之高閣,人事也已斗換星移,尋訪無門。只是全世界毒品問題不但存在,而且變本加厲。
除亞洲部分演變梗概如前述,非洲更成長為新的轉運毒品中心,將拉美生產的各類毒品分送歐洲和各地市場。西非、南非情勢動盪,卻是販毒的低風險路線。至於美洲、墨西哥、哥倫比亞、秘魯、玻利維亞等,全將各類毒品往北部世界最大市場集中,要查禁毒品,真是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