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6月底全面撤出伊拉克
2009-07-03 10:50:4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依照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命令,以及美伊兩國的協議,美國戰鬥部隊在6月底全面撤出伊拉克主要城市,伊拉克軍民湧向街頭,歡呼外國軍隊佔領結束,政府將6月30日定為「國家主權日」,全國放假慶祝。國際社會難以想像,6年前美軍揮兵巴格達,全球輿論和視聽聚焦伊拉克,攻下首都的時候,歡呼聲震撼世界,如今美軍撤出巴格達,這新聞被關注的程度,遠遠低於天皇巨星麥可傑克遜的驟逝,低於葉門空客航機的墜落,低於宏都拉斯的軍事政變,這個巨大的落差,正好顯示了美軍這場戰爭的失敗,宛如歹戲拖棚,乏人問津。
當年發動戰爭的布希總統已經任滿下台,享受他優哉游哉的退休生活,對此可以保持沈默;而新任總統歐巴馬則可以向美國和世界交代,他履行了總統大選的承諾,結束美國發動的這場錯誤戰爭。然而,最為難受和受打擊的則是撤退的美軍士兵,他們接受國家和三軍元帥的徵召,以為是為正義而戰,結果事實證明,這是一場扭曲的戰爭,遭遇伊拉克人民和世界的譴責,成百上千戰友的流血犧牲,化為一場空幻,這真是情何以堪?
毫無疑問,從歷史角度來看,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只能與糟糕越戰相提並論,根本無法與雄壯的二戰諾曼地登陸,解放歐洲比肩。美軍的撤退,不是光榮的撤退,而是充滿恥辱的撤退。軍事失敗的責任不在浴血奮戰的士兵,也不是戰地的將領,他們已經盡忠職守,無能的是當初發動這場戰爭的三軍統帥布希,制定侵略計畫的副總統錢尼,國防部長倫斯斐,責任正在於他們的身上。
這場戰爭的結局,也再次證明了一個歷史的規律,不正義的戰爭,終究無法贏得最後的勝利;同時也證明,在全球化的時代,軍事佔領是不可能征服人心的,更不用說在宗教情況如此錯綜複雜的伊拉克。
當然,美國戰爭的失敗,以及美軍的撤出,並不等於可以給伊拉克帶來光明的前景,美軍撤出前的連續性血腥炸彈攻擊,一方面說明了美軍佔領的無效,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伊拉克安全的脆弱,政府管制的低效率。客觀現實上說,美軍至少推翻了獨裁的海珊政權,幫助建立了民主的伊拉克政權,未來這個政權是否能夠穩定的持續下去,端賴伊拉克人民自己的選擇。
但是,我們知道得很清楚,伊拉克什葉派與遜尼派你死我活的內鬥,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問題,而庫德族與伊拉克主流民族的衝突,也是歷史的痼疾之一,難以輕易消除。從這個角度來看,美軍撤出了,伊拉克可能更混亂,也因為如此,國際社會更應該伸出援手,幫助這個國家的重建。
值得關注的是,伊拉克政府決定將全球儲量占據世界第3的石油開採權,以拍賣方式判給外國公司,為近40年來首次。這是一個重要的決定,並不單單是從國家化走回市場經濟模式,更重要的是它的戰略利益:一方面可以避免再有強國因為貪婪石油而對伊開戰,把石油問題引發的風險分攤給拿到經營油田的幾個國家,包括競標得標的中國,另一方面,也可以迅速獲得龐大資金投入國家建設,並利用外資更新伊拉克陳舊的石油開採設備與開採效率,可謂一箭多雕。
美國因為錯誤的領導、錯誤的政策,打了一場勞命傷財的戰爭,布希總統的歷史評價也因此而成定局;伊拉克人民則在經歷了獨裁的殘酷統治之後,又經歷了戰爭的無比痛苦與外國佔領的恥辱,如今,國家的命運再次掌握到伊拉克人民自己的手中,願上天保佑這個古老而多難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