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商它屯積鎳 3個月賺50億

2009-07-04 11:28:28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本報綜合報導】過去因抱團炒房、炒煤而聲名在外的溫州商人,現在改炒稀有金屬鎳,砸下人民幣30多億元(約合泰幣約145億銖)囤積約4萬噸的鎳,以目前的鎳價計算,已「增值」人民幣10億元(約50億銖)。
 
據「錢江晚報」報導,中國不銹鋼交易所1位工作人員說,在不銹鋼產品中,雖然鎳的含量占比最高僅8%至9%,鎳價卻占不銹鋼價總成本的70%至80%,鎳價的漲跌,直接牽動著整個不銹鋼行業的形勢。
 
由於鎳的身價不凡,現已成為中國投資圈裡最熱門的炒作商品。在金融危機前,倫敦鎳價歷史最高點曾到每公噸5.4萬美元(約合泰幣178萬銖),今年2月暴跌至每公噸9338美元的低價,6月30日收盤價回到每噸1.58萬美元,4個月來漲幅高達70%。
 
1位知情人士透露,推動鎳價上漲的投機資金來自3方面,一是國外基金和某些早已參與國外期貨市場的國企背景資金;第二是以溫州商人為主的民間投機資金;第三則是經銷商現貨不好賣,閒置資金轉投倫敦金屬交易所和中國鎳電子盤之間套利。
 
「我的不銹鋼網」總經理張峰表示,對市場感覺一向敏銳的溫州商人,今年第2季以來透過進口、國內採購等管道,囤積現貨鎳近4萬噸,其平均成本在每公噸1.1萬美元,按無錫「中國不銹鋼交易所」7月到期鎳的最新成交價每公斤人民幣114元計算,已合市值超過人民幣40億元。中國不銹鋼交易網是中國最大不銹鋼中遠期交易市場。
 
張峰認為,溫州商人想炒黃金,可惜金價已在高位區間,而鎳價雖單位價值不低,但較前年的天價已跌去70%,較黃金更具中短期投資價值。
 
北京安泰科信息開發公司首席鎳專家徐愛東分析,自給率不到20%的中國,預計今年鎳產量僅22.6萬公噸,因此有業內人士預測,溫州炒鎳的經銷商對鎳價影響是好是壞,現在還很難預料。
 
有意思的是,今年4、5月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曾兩次在公開場合抨擊鎳市場的投機,他說,「這兩年全球不銹鋼產業輸的很慘,寶鋼也輸的很慘,並不是我們業務做的不好,而是兩年前倫敦期貨市場對不銹鋼主要原料鎳的炒作。」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