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開放陸資應注意的政治效應

2009-07-09 10:29:08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台灣經濟部日前公布「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業別項目」,相關部會的配套也隨之公布。總之,大陸資金已可公開在台灣申請設立公司、投資公共工程、購買房地產。雖然陸資來台仍有許多限制,相信在短期內會湧現一批新的投資潮,最能展現及時效應的,大概就是房地產和股市行情。單從兩岸經貿交流而言,台灣當然應該歡迎陸資,若放在兩岸和島內政治生態的脈絡中觀察,可以相信這是兩岸和解以來最具關鍵意義的開放動作,但也不是沒有隱憂。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進度是台灣經濟部透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雙方已達成共識,主要內容包括合作意願的表達和安排,商品貿易、服務貿易的開放進程,如何解決爭端和減免稅的項目等,為求符合世貿組織規範,經濟部官員說明ECFA是為了加快兩岸經濟合作進程而設計的,為求長遠計,兩岸應還會朝向簽署類似自由貿易協定的協議。準此,台灣公布的「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業別項目」應是兩岸ECFA的配套,環環相扣。
 
不論是開放陸資來台或兩岸ECFA達成共識,都指向兩岸將邁向制度化的經貿合作,無論如何都有利於拉近兩岸距離,有利於兩岸取得政治上的共識,而且有利於轉移台灣人民進一步認識對岸、認識兩岸經貿合作可能創造的利基。這就具備了必要條件,包括物質基礎在內,讓兩岸互動創造的經貿餘裕,得以共同營造文化和血緣上的認同基礎,創造兩岸人民在台灣接觸的良性氛圍。雖然經貿利益未必能創造政治利益,甚至可以說,經濟歸經濟,政治歸政治,範疇不同,境界更大不同,唯其交互影響所及,絕對有利於兩岸有良性的政治互動;相信兩岸當局對此皆有認識,但凡事皆有正反兩面,陸資登台後的種種可能發展,既可看到利多,也要看到利害相關,如何應變則更應有所準備。
 
若從目前島內政治生態言,綠營偏於台獨的立場,這和對岸的統一訴求,原即具有互斥性質,甚至具有先天的敵意,綠營對這些可能拉近兩岸人民心理距離的經貿協議,以及可能觸及的統一話題,慣常採取全盤否定的態度。影響所及,民間缺乏真切認識的推論,因綠營的撩撥也多存在疑忌。最簡單的論述和話題就是陸資進場會不會把台灣吃掉,並因此形成莫名的恐慌。這當然係來自綠營甚至威權時代的反共宣傳,當年那些妖魔化的氛圍,如今非僅沒有成為過去式,深綠還不時拿出來把玩。出於對抗藍營的思維,陸資大舉登台造成的各種可能狀況,可以預料會在島內形成朝負面思考的反應和批判。
 
陸資登台的即時效應,已見諸台灣的房市和股市,但這種慶祝行情若無後續的實質支撐,未必能形成長期的利多,而這一切還得視台灣政治生態是否穩定而有決定性的作用。只是市場行情會有起伏和波動,陸資投資金融服務業或房地產,稍有炒作之嫌都會成為眾矢之的。當然也可以預見,陸資大舉登台的直接受惠者都屬有產和既得利益者,和台灣底層的距離還相當遙遠,而這才是馬英九政府必須注意到的陸資登台效應。這就像工業發展帶來的汙染和諸多後遺症多由底層社會承擔,其所可能付出的社會成本或許還要審慎評估,以免衝擊政治生態的穩定。而這可能只需要一個負面個案即可形成巨大的效應,綠營如何在雞蛋裡挑骨頭,甚至誇大其詞,無中生有,都不必意外,而這只可能製造島內更多的紛爭和不安。
 
或謂陸資來台不能不考量島內的政黨輪替,和各種可能的政治風險,最擔心的莫過於綠營執政後對陸資的態度。民進黨若想重新執政,試問如何對待陸資,即以上個月大陸赴台採購團釋出5000億新台幣商機,民進黨難道也要拒絕?採取一味反對的立場,只可能自我局限;民進黨人會不會心裡想的,和口裡說的,可能不一致,認真的說,面對兩岸新局,不能不有一個新的正面思考和明確的對策。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