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峰會難現昔日盛況 全球意義仍在

2009-07-11 11:45:4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在參加於義大利召開的8國峰會之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對俄羅斯進行了為期3天的訪問,這是他首訪莫斯科,也是他起動和解外交之後面對的第1個與美國抗衡的世界大國,因此,陷入低潮的美俄雙邊關係會否回春,受到全球傳媒的關注。有意思的是,冷戰期間,美俄峰會,絕對是全球的最大事件,而美俄之間談到裁減核武的議題,就可以轟動輿論多時。

但如今美俄峰會的媒體報導,簽裁減核武宣言的消息,排在了中國新疆騷亂,甚至宏都拉斯軍事政變持續報導之後,令人感歎世界局勢變化之快,俄羅斯甚至美國國際地位大幅降低的現實。更有趣的是,不少媒體聚焦的歐巴馬之行,不是美俄的核戰略高峰會,而是看歐巴馬如何應付麥維德夫總統和普亭總理這雙頭馬車。

一方面國際輿論想要證實傳得沸沸揚揚的麥普翻臉爭權是否是事實,另一方面國際輿論想看行前高調批評普亭「1隻腳站在舊時代,1隻腳跨進新時代」的歐巴馬,如何與普亭共進早餐時「一笑泯恩仇」,找到共同的感覺。
 
美俄在冷戰之後並非沒有蜜月的時刻,當年哥巴徹夫推動「新思維」,造成柏林牆倒塌,甚至蘇聯瓦解,得到西方的一片喝彩,但是,俄羅斯之後發展步履艱難,美國則在東歐步步進逼,以至於俄羅斯人認為哥巴徹夫的改革是「上了西方的當」,整個社會普遍期待葉爾欽之後的普亭時代能夠重振蘇聯帝國的雄風,把俄羅斯再度提升到與美國並駕齊驅的超級大國,這就造就了普亭新強人時代的來臨,而普亭與美國前總統布希在全球反恐戰爭初期有短暫的「哥倆好」之後,終因東歐盟國紛紛發生「顏色革命」,加入北約,以及美國執意在波蘭、捷克部署飛彈防禦系統而分道揚鑣,俄羅斯在民主、人權、言論自由諸方面「全面倒退」,美俄矛盾大幅加深,並在去年俄羅斯介入喬治亞內戰後,形成冷戰結束以來美俄最緊張的戰略對峙,兩國關係降到冰點,俄羅斯與中國攜手對抗美國的話題蔓延全球。
 
不錯,隨著核力量的擴散和太空俱樂部的擴大,美俄核對峙的危險也大幅下降,但是,從永久解決核威脅的角度來看,美俄的裁減核武戰略對人類的和平生存,仍然具有關鍵的示範作用。歐巴馬之前提出了「無核武」的夢想,而第1步還是延續與俄羅斯削減核武的條約。在未來的7年中,雙方將部署的核彈頭從2200枚減至1500枚,這是值得鼓勵的進步,美俄裁減核武,是全球限核的第1步,不然美俄之外的核大國不會凍結核子試驗,而北韓、伊朗這樣的國家還會層出不窮。

這次美俄高峰會的表面成果還算可以,俄羅斯贊同歐巴馬的阿富汗戰略,而華盛頓也願意從軍事合作到經濟交流諸方面與俄羅斯合作,「解凍」已經達成,但離開具體的「蜜月」期來臨是否還比較遙遠,主要關鍵仍然是東歐的飛彈防禦系統部署問題,和環保問題上的合作問題。波蘭已經明確表態,如果歐巴馬政府沒有確認布希政府的決定,波蘭也不會批准部署。歐巴馬有沒有可能拿暫時放棄在東歐部署飛彈防禦系統,來換取俄羅斯支持美國的全球環保策略,是值得關注的焦點。
 
美俄中歐盟等大國,彼此制約,彼此合縱連橫,未必是一件壞事,大國間的牽制是防止一強獨霸的好事情,但大國之間要吸取各自結盟對付另一方的所謂陣營對抗的教訓,把大國的互動競爭限制在良性範圍內,防止你死我活的零合遊戲,因為在全球化以及反恐環保的世界性課題下,大國已經沒有截然對抗的資本。

歐巴馬的和解外交是全方位的,對美俄峰會的評價不必過高,但也不應該忽略,尤其是在中俄美的三角關係中,美俄的雙邊關係回春,自然要削弱之前在莫斯科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高峰會,和金磚4國峰會的戰略意義。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