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討亞洲國際旅客減少的原因

2009-07-15 10:32:2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日前說,今(2009)年1至4月的國際旅遊人數,和去(2008)年同時間相比,下降了約8%。該組織還下修了今年旅客預估率約4%至6%,但也相信今後觀光者出訪的步伐會逐步回升。造成這般狀況的理由彰彰甚明,是金融大海嘯和A流感疫情遏阻了各洲旅人的興致。經歷過一連串驚天動地的壞消息後,旅遊業蒙受不景氣打擊而影響業績,早在各方預料之中。但是國際旅遊組織的數據出現,仍不免令人相當不安,流年不利的滋味畢竟難受。東南亞地區,尤其是泰國,近年發展觀光,已具心得,旅遊收入在國家總預算中頗占有地位。這回發展受挫折,不安之餘,正是做重振旗鼓再前進的好時機,相關人士切莫放棄全面檢討改進再出發。
 
自從國際金融衰退現象出現,東南亞國家頗能及早對觀光業經營做「固樁」的工作。尤其是泰國和馬來西亞等基礎不錯的國家,更是不敢鬆懈。以泰國為例,其旅遊機構推出的所謂「七大魅力」牌:「泰式生活」、「世界遺產」、「迷人海灘」、「自然風光」、「健康養生」、「流行時尚」、「時令節慶」等。基本上已收納泰國自然與人文特色,形成一套相對完整的觀光體系。再不時增加若干項目,靈活而彈性補充旅遊行程的內容,贏得不少口碑,歷來台灣觀光客向是訪泰的主力,人數一直維持成長,以此為再出發的起點,可事半功倍。
 
知名的「亞洲寂寞星球」出版社曾在旅遊指南中,介紹經濟不景氣期間亞洲人的旅遊趨勢。強調一直被視為較便宜選擇的亞洲,意外成為緊縮旅費、或不敢休長假怕遭炒魷魚的旅客所喜愛,並點名泰、馬所居的有利地位。如果加上各方因勢利導,適當優惠條件的操作,就很可能將金融海嘯造成的旅遊損失,減至最低。因此,即使在逆境,也非全無努力空間,問題在於相關方面是否失去警覺,徘徊觀望。
 
在不利的環境中,也是展開檢討、惕勵鬥志的機會,可予妥善利用。不過,觀光事業發展是整體性的要求,步伐快、變化多,稍不留意或略有輕忽,就會損耗競爭力而落後,顯然有待於多方的努力。這回金融大海嘯爆發,全世界各行各業普遍受到打擊,所差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於是擴大政府介入紓困,便成了行政系統規劃是否周延、效率能不能充分發揮的重要指標。協助觀光業復甦,投資或引介專業集團參加相關建設、擴大主題樂園的範圍,尤其能看得出行政體系的功力和遠見。
 
譬如,亞洲受金融海嘯衝擊相對較重的新加坡、香港,對觀光事業的支援仍然克盡全力。今年底將告竣工的星「濱海灣金沙綜合娛樂城」、2010年初將開幕的「聖淘沙名勝世界」,建設進度絲毫未受影響,都將成為嶄新地標。對引導更多商務旅客到當地舉辦會議、旅遊、展覽及論壇活動,會有充分賣點。加入和原有的旅遊業者一起打拚,更可發揮多元功能。香港方面,則積極推動迪士尼樂園增加3園區的擴建,港府將先前的借貸改為注資,催化引進更多股東。為加強旅遊業的基礎,港府可謂卯足全力。前述種種,都可列為誓不放棄的典型,對其他以發展旅遊為施政重點的國家,似有刺激啟發的作用。
 
在世界旅遊組織的統計發表前,泰國有關方面已宣布過今年外來旅客已劇減16%的消息,較諸全球旅客減少平均數多出一倍。由於泰國所承受的影響,除了世旅所提出的兩點原因外,還有更多。所以來客比一般旅遊區差一半或甚至還要差,大家在萬分無奈中,接受這樣不堪的結果是唯一的選項。觀光客不來,旅遊業者紛紛降價求生,希望能咬緊牙關平安度過,等待能夠重新啟動的機會。這段不好過的日子,觀光業領域內該推動的計畫,正在執行的項目,千萬要維持才是。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