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日報 青藏之旅

2009-07-18 11:09:38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世界日報辦過不少旅遊活動,這次特別以誠惶誠恐的心情來主辦,主要是去「世界屋脊-西藏」旅遊。西藏幾乎人人聽過、知道,但去過的人不會太多。世界日報每次舉辦的旅遊活動,除了觀看風景外,特別強調「文化」意涵,希望呈現在遊客眼前的一切都是文化的積淀。西藏文化對我們來說,由於他們的封閉及地勢隔絕,具有神秘的色彩,它的風光、氣候、地勢、人文加上「藏傳佛教」,都是我們想要探索的資料。此次旅程特色,是挑戰世界屋脊,搭乘全球最高的高原火車,觀看高山、大漠、草原、冰山風光,以及參觀具有神秘色彩的藏族文化及藏傳佛教。同時考驗自己身體能否適應高原環境。
 
此次旅游全程交給中國旅行社負責,從青海西寧到西藏拉薩火車,頭等臥只能取得55個位子,本團據說打破記錄,是西藏旅遊單一團體最大的一團,全團年紀最高的78歲,60歲以上的有3/4,大家都沒被行前「高原反應症」的震撼教育嚇倒,可能是受到西藏「神秘感」的誘惑。我以68歲、又是換腎的重病患者向健康挑戰,全程未服「紅景天」及吸氧氣竟安然無事,反而是年紀最輕的25歲的少女,在拉薩就打點滴和吸氧氣,一位70餘歲高齡的男士,也因患有糖尿病及腎病患,因血液嚴重缺氧,入院吸氧一夜後又隨團活動,另有本報一位同仁出現間歇性耳鳴、頭痛之外,全團其他人都未出現嚴重問題。
 
全團7月3日由曼谷搭乘泰航班機飛四川成都,再由成都飛往青海省會西寧,為減低高原反應症狀,行程安排由西寧乘全球最高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由下而上,讓我們較能適應高原環境。在青藏火車上,先是在青海境內看到一片廣大的黃土沙漠,漸進入草原,次日清晨,看到鬱鬱蔥蔥一望無際的青海湖,而後漸進入更高的地區,空中則是一片蔚藍點綴著一些雪白的雲朵,一路看到一大片嫩綠的大草原,上面是一群群的牛羊安逸的吃著青草,高山及遠處的雪山,在眼前是一望無際的景色,令人心曠神怡,視覺上的美感加上心胸舒暢的感受,哪會記得有5000公尺的高原反應問題,那景緻絕非是圖片上所能看到的感受,真是叫「絕美」。中途站我都跑到月台上深深的吸一口非常清涼的空氣,若要用一個字來形容那種感覺,那就是「爽」。途中的26小時除睡眠時間,景色目不暇給,一點都不感到寂寞,在5日晚上10點我們到達目的地西藏省會拉薩。
 
西藏是地廣人稀的高原地帶,面積為120萬平方公哩,2/3在海拔4,500公尺以上,人口只有262萬人,藏族有96.4%,漢族佔2.8%,其他門巴族、回族、那西族等少數。藏傳佛教是一般人心中的一層面紗,我所知道佛教有大乘、小乘之別,佛教一向給人印象是入世修己、慈悲為懷,對藏傳佛教非常陌生,而藏族幾乎全部信奉「藏傳佛教」,一般是苦行修佛。據悉,藏族的農奴制度10年前尚存在,奴隸是永無翻身之日,喇嘛修行得道受眾人敬仰則被稱為活佛。西藏以前幾乎與世隔絕,他們的行政制度是政、教合一,達賴喇嘛是他們的領袖。而後分前藏與後藏兩大地區,前藏以拉薩布達拉宮為中心,達賴喇嘛為首,後藏則是以日喀則的扎布倫寺為中心,班禪啦嘛為首。

整個西藏開發較晚又極為保守故顯得落伍,但民情純樸。氣候夏季日溫差很大,冬季寒冷,拉薩全年日照達3,021小時,太陽幅射及紫外線極強為平地的2.3倍。青藏鐵路的開發對西藏的法展是有很大的幫助,西藏地區蘊藏有許多資源待開發。目前西藏是完全不受汙染的一片,空氣、水質、土壤都保持原生狀況。
 
在西藏觀賞風光外,便是遊覽寺廟,西藏的寺廟不豪華,但被稱為是最富裕的寺廟,因佛像是全金或純銀打造成的,佛像身上、地上、神壇內全是價值連城的寶石、壁畫等。西藏氣候對遊客不是最大問題,最大的是寺廟內部之大與高,空間又密閉,空氣又不流通,讓人走得氣喘如牛。西藏較奇特的風俗是葬禮,他們的葬禮分5種;1‧塔葬:是得道的高僧才能用有此葬禮。2‧火葬:是社會知名高等人士才能用此葬禮。3、4‧天葬、水葬:是一般民眾依身份高低依次序用之禮,天葬是將過世的先人內臟取出,大體切成八大塊,骨骼剁碎置於祭台上給飛鷹食用,水葬是如天葬處理後置於江中給魚食用,水葬後往往會在江邊的山坡上畫上白色的梯子,是使先人登天之用。5‧土葬:則是農奴或犯人使用的儀式,意在下地獄後永不超生。
 
這次可以說是花錢找罪受的一次旅行,但並不表示無收穫,相反的是收穫很大,只是辛苦了些,是一次記憶深刻的旅行。對高山、草原的風景,對保守、真誠的文化,在這個競爭時代的今天,更表現出她們的美與真。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