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兩岸軍力失衡的解讀
2009-07-25 10:04:45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日本防衛省公布的2009年防衛白皮書指稱,中國海軍在日本近海的活動頻繁讓日本擔憂;由於台海兩岸軍力失衡,期待美國應注意對台灣現代化武器輸出的動向,即應該加強對台軍售。
就在此前美國戰略情報智庫Stratfor 發表《亞洲海軍力量新浪潮》報告稱,2009年的東亞海域風起雲湧,意外和摩擦在所難免;而中國海軍崛起,日本首當其衝,雙方海軍競逐決定了此一地區中長期的局勢演變。
從表象觀察,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和日本自衛隊海上幕僚長(相當於海軍司令)赤星慶治不久前才在浙江寧波會面,根據官方說法,兩人會談聚焦於雙方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包括北韓核試和中日合作在索馬利亞海域進行反海盜行動等。
然而,美國戰略情報智庫的報告認為,兩人在心中盤算的事情遠不止於此。這是合乎常情的推測。例如中國海軍堂而皇之的在關島和石垣島之間的海域軍演,那裡有一個日本自行宣稱的島嶼沖之鳥島,在中方則視為岩礁,屬無主之公海海域。再者,日本宣稱要在台灣東岸外海110公里處的與那國島駐軍,這當然是針對兩岸和解而來的戰略評估,而且很快地就有了具體作為,再加上中方在東海春曉油氣田作業引發日本的抗議,若再加上釣魚台,中方對日本又何嘗沒有想法。
對此,台灣當然也不可能沒有想法,以及戰略設想。在無法掙脫美國戰略想定下,台灣作為琉球和菲律賓之間的島鏈環結,當然備受美日兩國關注,而且想要掌握台灣的動向。然而兩岸既要和解,台灣就得自覺並掙脫此一冷戰以來的設定。馬英九對此講得很清楚,即兩岸要和解不要戰爭,當然也可以推演不作遲早會有一戰的設定。
馬英九最近就島內白色恐怖的歷史事件強調,改善兩岸關係是既定的政策,往後還要解除海峽兩岸的緊張,要避免白色恐怖歷史重演,唯有不讓戰爭發生,才沒有各種藉口限制人權。台灣要避免戰爭,就是要改進兩岸關係,讓海峽出現和平曙光,而這也確實產生預期效果。
相應於此一戰略態勢,台灣軍方的看法是:防衛固守,有效嚇阻。也無意和對岸進行軍備競爭。退一萬步說,台灣又哪有能耐和對岸進行一場無休止的軍備競爭?日本擔憂兩岸軍力失衡,僅是反映日本軍國利益的想法,在本質上無關日本本土安全,而是想要和美國共同霸凌東亞。
通過這些情況分析可以得知,日本右翼勢力絕不樂見兩岸關係走向大和解,更遑論會支持兩岸走向統一之路。日本一向強調要有能力維護能源供應線的正常運行,就中國經濟發展需求又何嘗沒有此想?何以日本可以?日本戰後憲法的自衛概念何以會發展出僅次於美國的武裝力量?中國海軍走向外洋的舉措,又何以會成為日本的憂慮?
中日海軍的意外和摩擦,是否真的會如Stratfor的預言,就在2009年出現?如果中日雙方都有所克制的話,應該不至於出現,至少不會像中美在東亞和南海海域更見頻繁的近距離接觸,不時會出現面對面的撞擊。問題出在日本會克制嗎?可以相信日本無意向外擴張嗎?
一個更重要的概念,是台灣當局如何看待東亞風雲和變化?兩岸大和解其所創造的新形勢和機遇優勢,其實已替代了冷戰時代為日本創造的機會。就台灣的整體發展戰略言,就如同日本趨勢學者大前研一所言,台灣當務之急是進軍大陸市場,就算依附大陸又有什麼不好?是以與其憂懼兩岸軍力失衡,不若樂見兩岸和解所能節餘的軍備支出,正是台灣重新躍升的動力。
就在此前美國戰略情報智庫Stratfor 發表《亞洲海軍力量新浪潮》報告稱,2009年的東亞海域風起雲湧,意外和摩擦在所難免;而中國海軍崛起,日本首當其衝,雙方海軍競逐決定了此一地區中長期的局勢演變。
從表象觀察,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和日本自衛隊海上幕僚長(相當於海軍司令)赤星慶治不久前才在浙江寧波會面,根據官方說法,兩人會談聚焦於雙方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包括北韓核試和中日合作在索馬利亞海域進行反海盜行動等。
然而,美國戰略情報智庫的報告認為,兩人在心中盤算的事情遠不止於此。這是合乎常情的推測。例如中國海軍堂而皇之的在關島和石垣島之間的海域軍演,那裡有一個日本自行宣稱的島嶼沖之鳥島,在中方則視為岩礁,屬無主之公海海域。再者,日本宣稱要在台灣東岸外海110公里處的與那國島駐軍,這當然是針對兩岸和解而來的戰略評估,而且很快地就有了具體作為,再加上中方在東海春曉油氣田作業引發日本的抗議,若再加上釣魚台,中方對日本又何嘗沒有想法。
對此,台灣當然也不可能沒有想法,以及戰略設想。在無法掙脫美國戰略想定下,台灣作為琉球和菲律賓之間的島鏈環結,當然備受美日兩國關注,而且想要掌握台灣的動向。然而兩岸既要和解,台灣就得自覺並掙脫此一冷戰以來的設定。馬英九對此講得很清楚,即兩岸要和解不要戰爭,當然也可以推演不作遲早會有一戰的設定。
馬英九最近就島內白色恐怖的歷史事件強調,改善兩岸關係是既定的政策,往後還要解除海峽兩岸的緊張,要避免白色恐怖歷史重演,唯有不讓戰爭發生,才沒有各種藉口限制人權。台灣要避免戰爭,就是要改進兩岸關係,讓海峽出現和平曙光,而這也確實產生預期效果。
相應於此一戰略態勢,台灣軍方的看法是:防衛固守,有效嚇阻。也無意和對岸進行軍備競爭。退一萬步說,台灣又哪有能耐和對岸進行一場無休止的軍備競爭?日本擔憂兩岸軍力失衡,僅是反映日本軍國利益的想法,在本質上無關日本本土安全,而是想要和美國共同霸凌東亞。
通過這些情況分析可以得知,日本右翼勢力絕不樂見兩岸關係走向大和解,更遑論會支持兩岸走向統一之路。日本一向強調要有能力維護能源供應線的正常運行,就中國經濟發展需求又何嘗沒有此想?何以日本可以?日本戰後憲法的自衛概念何以會發展出僅次於美國的武裝力量?中國海軍走向外洋的舉措,又何以會成為日本的憂慮?
中日海軍的意外和摩擦,是否真的會如Stratfor的預言,就在2009年出現?如果中日雙方都有所克制的話,應該不至於出現,至少不會像中美在東亞和南海海域更見頻繁的近距離接觸,不時會出現面對面的撞擊。問題出在日本會克制嗎?可以相信日本無意向外擴張嗎?
一個更重要的概念,是台灣當局如何看待東亞風雲和變化?兩岸大和解其所創造的新形勢和機遇優勢,其實已替代了冷戰時代為日本創造的機會。就台灣的整體發展戰略言,就如同日本趨勢學者大前研一所言,台灣當務之急是進軍大陸市場,就算依附大陸又有什麼不好?是以與其憂懼兩岸軍力失衡,不若樂見兩岸和解所能節餘的軍備支出,正是台灣重新躍升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