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口高齡化已成最大隱憂
2009-07-26 10:21:2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路透社」、「美聯社」日前分從美國華府發出電訊,報導美國國家統計局提示數據,推估2040年世界逾65歲的老年人口,將達到13億人之多;另則報導美國高齡研究所的報告,全球「100歲人瑞俱樂部」開始趨於擁擠,預計到21世紀中業,「會員」將從目前各地的34萬位人瑞,增加到近600萬。這兩項緊接在「世界人口日」後出現的消息,明顯而具體勾勒出世界人口發展的趨勢,將近若干年前還認為不可能存在的問題,推上檯面。而且地球村無論窮國還是富國,都得承受「老人天地」所產生的問題 : 長期醫療照護、供應妥適餐飲等,還有遺傳和生活方式,也是養生的重要環節,後續演變也可能有難以預估的狀況。時下雜沓的各類新聞,排擠掉老人問題的地位和立即性,形成「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現象,若再任其發展,後果真不堪設想。
聯合國的專業機構從21世紀千禧年,制定每年7月11日為「世界人口日」,以提醒各國領導人、國際政治家、意見領袖等,注意到人口增加問題及其所帶來的諸多影響。當時還根據自工業革命以來全球人口快速增加趨勢,推估到21世紀初將「可達60億的驚人數字」。殊不料世界人口日制定的目標並未達到,千禧年迄今已近10年,全球該對人口問題有所作為的相關人物,對人口問題及其所帶來的諸多影響,注意到的幾近於零;另則是預估在新世紀初可達60億人口的數字,還沒有到新世紀就遭超越。如果2012年還算是新世紀初的話,到那年要達到的人口數該是70億,全球人口增加的迅猛,豈能說不可怕,又怎能沒有對策和作為。
人口快速增加,對文明社會而言,該注意的問題較以往更為深入、繁多,舉凡品質與結構都不能輕忽。近年來全球知識界對人口問題的關注,從「量」的考慮,進而要掌握「質」的進展,若未能妥善兼顧,造成失衡現象,就會使社會動盪不安。從結構面,也就是注意人口年齡層、職業、地域、兩性等因素的分配關係切入問題。早在1960年代就遇到了反優生、過度都市化、人口高齡化等難題。只是問題混雜在多元、分歧、尖銳的環境裡,有的是無從處理,有的是難以分割下手,終至一片茫然。
人口高齡化問題醞釀已久,輿論有認為是「全球最大隱憂」之一,解決的難度也偏高。近20年來,有心人非常難以釋懷,社會各相關方面表現卻若無其事,正如急驚風遇到慢郎中般無可奈何。人口高齡化之「可怖」,其一是在於社會高齡化帶來的退休費用走支出成了日益沉重的負擔,在國家財政分配計算上,已引起多方不滿,頗不願「養活那些老人」;其二是,中壯年處於福利財政矛盾中,追求如何以最穩當方式,早取得退休金「養老」。相關矛盾可能形成倫理吊詭,影響到社會不安,潛在危機該只是問題的一個環節,只此一端已肆應維艱。其他衍生的事情,也不易預估,相對更難處理,事實上緩解高齡化社會問題,已沒有徘徊瞻顧餘地。
長久以來,亞、非、美洲的開發中國家,在「落後」的保護傘下,願意坦然面對此問題者不多,一貫以力有未逮為藉口輕忽老人問題。但隨著其經濟開發社會進步,社會高齡化已不再只是先進國家的問題。所以東南亞地區應該將人口問題列入施政優先順序中,加強處理力度,籌謀適當對策。
從美國方面所公開的上兩項報告,一度以為不可能存在的100歲人瑞到處可見問題,現在已有34萬人之多;另到2040年,逾65歲老人將有13億還在街頭行走。這些長者沒有生產能力,有高比率待人侍候,對社會的挑戰性不難想象。未來25年,人口趨勢將主宰全球經濟發展,豈可輕忽。
聯合國的專業機構從21世紀千禧年,制定每年7月11日為「世界人口日」,以提醒各國領導人、國際政治家、意見領袖等,注意到人口增加問題及其所帶來的諸多影響。當時還根據自工業革命以來全球人口快速增加趨勢,推估到21世紀初將「可達60億的驚人數字」。殊不料世界人口日制定的目標並未達到,千禧年迄今已近10年,全球該對人口問題有所作為的相關人物,對人口問題及其所帶來的諸多影響,注意到的幾近於零;另則是預估在新世紀初可達60億人口的數字,還沒有到新世紀就遭超越。如果2012年還算是新世紀初的話,到那年要達到的人口數該是70億,全球人口增加的迅猛,豈能說不可怕,又怎能沒有對策和作為。
人口快速增加,對文明社會而言,該注意的問題較以往更為深入、繁多,舉凡品質與結構都不能輕忽。近年來全球知識界對人口問題的關注,從「量」的考慮,進而要掌握「質」的進展,若未能妥善兼顧,造成失衡現象,就會使社會動盪不安。從結構面,也就是注意人口年齡層、職業、地域、兩性等因素的分配關係切入問題。早在1960年代就遇到了反優生、過度都市化、人口高齡化等難題。只是問題混雜在多元、分歧、尖銳的環境裡,有的是無從處理,有的是難以分割下手,終至一片茫然。
人口高齡化問題醞釀已久,輿論有認為是「全球最大隱憂」之一,解決的難度也偏高。近20年來,有心人非常難以釋懷,社會各相關方面表現卻若無其事,正如急驚風遇到慢郎中般無可奈何。人口高齡化之「可怖」,其一是在於社會高齡化帶來的退休費用走支出成了日益沉重的負擔,在國家財政分配計算上,已引起多方不滿,頗不願「養活那些老人」;其二是,中壯年處於福利財政矛盾中,追求如何以最穩當方式,早取得退休金「養老」。相關矛盾可能形成倫理吊詭,影響到社會不安,潛在危機該只是問題的一個環節,只此一端已肆應維艱。其他衍生的事情,也不易預估,相對更難處理,事實上緩解高齡化社會問題,已沒有徘徊瞻顧餘地。
長久以來,亞、非、美洲的開發中國家,在「落後」的保護傘下,願意坦然面對此問題者不多,一貫以力有未逮為藉口輕忽老人問題。但隨著其經濟開發社會進步,社會高齡化已不再只是先進國家的問題。所以東南亞地區應該將人口問題列入施政優先順序中,加強處理力度,籌謀適當對策。
從美國方面所公開的上兩項報告,一度以為不可能存在的100歲人瑞到處可見問題,現在已有34萬人之多;另到2040年,逾65歲老人將有13億還在街頭行走。這些長者沒有生產能力,有高比率待人侍候,對社會的挑戰性不難想象。未來25年,人口趨勢將主宰全球經濟發展,豈可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