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中啤酒業移來亞洲卡位

2009-07-29 10:35:07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路透社新加坡21日電,市場調查專業機構「歐睿國際公司」指出,亞洲是全世界啤酒業最富動能的市場。縱使在金融海嘯造成整個人類社會高度動盪不安期間,亞洲痛飲啤酒的人群分在各地酒吧絡繹出現。同時亞洲金主對若干知名酒業公司遂行併購,毫不手軟。將種種情況做一番綜合研究,似可看出清晰訊息:未來幾年亞洲的酒類市場會大幅成長。對於這樣的研判,新興國家政府和民間,宜加以密切觀察並做出多種對策。讓酒類市場得到健全成長,也使社會生活維持住適當的平衡。
 
歐睿國際的數據顯示,去(2008)年每年平均消費的酒精飲料,泰國為48.4公升、新加坡為21.1公升,到2013年將分別增至61.4公升和23.1公升;另項按百分比做基準的統計,則菲律賓人善大方飲,消費的酒精飲料達37%,高居東南亞國家的榜首,依次是泰國34%、新加坡32%、馬來西亞28%、印尼8%。如此排序雖非精準,從日常生活看大致是相符的,加上中國、印度等六國。這些新興亞洲國家近年可支配的所得增加、喜歡跑酒吧的年輕族群興起,喝啤酒成了新的娛樂。歐睿據以研判酒市場升沉、發展,應有一定可信度,趨勢明顯。
 
中國方面對於酒市的進一步開展,尤其堅信,金威啤酒總經理江國強曾強調,中國啤酒市場未來數年會呈兩位數成長。2007年中國啤酒市場的規模,已達到約300億美元,而在2001年時,僅約170億美元而已,成長速度的確可觀。全球酒商龍頭帝亞吉歐(Diageo)公司、日本麒麟公司等大廠,毫不怠慢,也不顧金融海嘯衝擊尚未見底。分別採取多角化經營策略,靠著併購或是入股當地公司,期能在過去由國內企業主導的中國、印度市場站穩腳步。

帝亞吉歐6月和 「中國白酒公司四川水井坊」的結盟、也和印度「聯合酒業」展開持股協商,就是具體例證。事實上,「中國投資公司(CIC)」也在國家「走出去」策略下,動用主權財富基金,向帝亞吉歐買下1.1%的股權,成為該公司的第9大股東。此外,東南亞區域內的類似併購、交叉持股、異業合作事件,也十分活絡,酒類消費和生產的強勁關係,足可讓酒業看得到經濟復甦的吉兆。
 
在歐、日、美等成熟市場遭遇業績萎縮的酒商,忙不迭到亞洲酒市找關係卡位,尋求更亮麗前途。這種情形,和當年外國香菸遭限制在國內擴大發展,各「名牌」紛湧到亞洲找市場的情形相彷彿。啤酒雖然屬於輕酒精飲料,但到具高度動能的亞洲市場做「開路先鋒」,都是洋酒入市的上選。無論價格、環境、時尚,對活力十足的年輕族群,都具有非常的優勢。

更重要的是,無論是何年齡層,因接觸啤酒而滋生「豪氣感」,幾等於是對酒國邁出第一步。接下來飲葡萄酒、水果酒,進而喝白酒、烈酒,幾如上階梯般「順理成章」。換句話說,啤酒市場以雙位數成長後的酒問題,是得有妥善對策處理的。否則亞洲以往由土酒引出的問題,已有肆應的困難,加上由啤酒而洋酒,相信還有不少預料不到的事,政府和民間應做好心理準備。
 
亙古以來,酒在人類社會中是微妙的飲料,得佳釀入口而至微熏,而美妙真是非筆墨所能形容,這時豈止是「生活的潤滑劑」而已。但如從負面衡量因酒精飲料所滋生的麻煩,同樣也非筆墨所能形容。自來所謂「酒是穿腸毒藥」,還只算是輕的評等,但酒業的地位,高高在上,歷久而常新,且從沒有人能做出相對適當的評斷而得到接受。泰國是東亞酒國之一,對於在金融海嘯中迎面而來的啤酒業入市卡位,所該考慮的對策可能更多。希望相關方面莫輕忽了問題的重要性,及早制定成熟而透明的對策。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