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往事青年蔣經國般上大陸舞台
2009-08-10 10:18:22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兩岸關係在經濟融合的大趨勢下快速緩和,帶動兩岸文化交流日益頻繁,這個大趨勢也帶來了對中國近現代史,尤其是國共兩黨歷史重新審視的契機。當政治剛開始解凍,文學就可以走得更遠一些。浙江話劇團日前組成「溪口往事」的排演陣容,計畫將蔣經國青年時期在奉化市溪口鎮老家的往事搬上話劇舞台,這是青年蔣經國形象首次登上中國話劇舞台,引發兩岸關注,9月9日在杭州首演之後,極有可能赴台演出。
選擇蔣經國而非蔣介石作話劇主角,可謂是聰明之舉。因為國共對立,主要是蔣介石和毛澤東的兩雄爭霸,毛是蔣非,毛革命蔣反動,這是中共黨史,也是共和國史的定案,雖然大陸學術界也出現了重評蔣介石的跡象,但要在文藝舞台上,正面演繹蔣介石,那還是禁忌,是相當遙遠的事情;而蔣經國則不同,他曾經有公開反對父親蔣介石的歷史,有留蘇的經驗,在歷史的某個階段,他與共產黨人走過的足跡有重疊,而在國共兩立的歷史上,他不是主導者,他主掌國民黨,擔任中華民國總統,是在70年代之後的台灣。
因此,在舞台上客觀塑造其形象,對大陸而言,沒有太多的歷史包袱和政治壓力。更為重要的是,從某種程度上說,蔣經國是當今兩岸和解、國共握手的奠基人之一。沒有蔣經國的開放老兵探親,就沒有兩岸關係的今天,「飲水思源」,對蔣經國自然有一種情意結,容易將其塑造成正面人物。此外,當今的國民黨掌門人馬英九,是蔣經國的秘書,對蔣經國感情深厚,而台灣民眾對蔣經國正面評價的也佔據大多數,塑造舞台上正面的蔣經國,對拉近兩岸的歷史感情,會有積極的意義,因此北京自然會對此劇大開綠燈。可以想像,如果此劇真的到台灣公演,馬英九、連戰、宋楚瑜等前往觀看,那是何等大的政治效應。
誠然,如果兩岸能擺脫歷史恩怨和意識形態的羈絆,從中國歷史的大格局來重寫國共抗爭、抗日戰爭、內戰等,來重寫蔣家父子、毛澤東等時代名人,可能會帶來一番新的景象,也會帶來以史為鑒的新啟發。尤其是抗日戰爭,至今國共還是各說各話,沒有形成中國全民抗戰的大思路、大格局,中國人對抗戰歷史評價的分歧,影響了世界對中國抗戰貢獻評價過低,這對中國人是不公平的。
平心而論,蔣經國是連接歷史的一個關鍵人物,中國塑造其舞台的正面形象,有著難以估計的積極意義。然而,浙江話劇團的「溪口往事」還只是第一步。蔣經國對台灣,對中國歷史的貢獻,在於他的晚年,開放老兵探親、開放黨禁、開放報禁,3大舉措,對台灣與大陸今天的和平互動,對台灣的民主化發展,對台灣新聞自由的確立,可謂是奠基石。而這些政治遺產,隨著兩岸關係的解凍,更加影響到大陸,影響到中國的未來。
可以預料,即將來臨的兩岸政治協商,包括走向兩岸統一的基礎,蔣經國的政治遺產,將會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這是迴避不了的歷史現實。我們期待大陸文學界在成功演繹蔣經國的青年時代之後,再來探索蔣經國的晚年人生。
中國在文學,在話劇舞台上,開始拋離「妖魔化」蔣家父子的政治歷史包袱,以更加寬容和深度的視野來探討「蔣家王朝」,來探討蔣家父子,尤其是蔣經國的人生歷史,是一個相當正面的訊息,對兩岸關係的發展將會產生積極微妙,但又是聚沙成塔的巨大影響,實在是可喜可賀的事情。同樣,我們也希望看到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中共歷史人物登上台灣的文學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