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煊該拿刀砍誰
2009-08-19 09:41:52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馬英九總統終於為八八水災向人民道歉了,但老百姓未必肯定,特別是災區難民,馬英九及其執政團隊救災不力的印象已深入人心,想要用簡單幾句話化解民怨,絕非易事。
看看馬英九怎麼說的:「我們可以做得更好,我們可以做得更快。我們沒有做得更好,沒有做得更快,我們當然感到很抱歉」。這裡面沒有同理心和同情心,而是自我檢討。問題就出在這裡,馬英九的「我們」是誰?馬英九個人又在哪裡?為了道歉卻和災民的心理距離又大大地拉遠了。
今天馬英九所以招惹民怨者,最大的要害不在救災不力,而是反應遲緩和自以為是。不在馬英九犯了多少錯誤,而是馬英九及其執政團隊屢屢聲明錯不在我,就算馬英九及其執政團隊都有人溺己溺的同情心和關懷,但心理距離已遠,自難期共鳴。
馬英九、劉兆玄和災民的距離究竟有多遠?或謂這簡直是兩個世界,幾乎難以溝通。災民期待政府的救濟,爭取要命的黃金時間,但更重要的是政府的撫慰之心和貼心的語言。但趕赴災區的馬、劉兩人卻急於撇清救災不力的責任。馬英九和劉兆玄既是台灣政治上最具高度的領導人,就有責任扛起所有指責,因為那才是希望之所寄,何至出現降低身分撇清與我無干的言行。
馬英九可以怨天,但不可以尤人。怨天無預警地降下大雨;尤人,抱怨氣象預報,抱怨地方政府未示警撤村,抱怨災民不撤以致慘罹水難,還留下一大堆爛攤子,這就是不沾鍋的毛病。
馬英九談及該如何究責時,馬上就撩撥了藍綠間的新仇舊恨,齟齬了中央和地方的互動,更暗示災民破壞環境於先,臨災不願接受撤離的安排,幾近指責災民咎由自取。馬英九的名言:「災民沒了解嚴重性,沒有撤離」,更成了網民投票最令人傻眼的榜首。
馬英九拒絕發布緊急命令,認為現有的救災法令即已足夠,但救災步調何以如此招怨?這根本是公權力的救災機制沒有發揮應有的功能,更遑論能滿足災民的期待;是以當外交部發文外館婉拒國際救災的荒唐決定暴露後,外交部推消防署,更顯現官僚的僚氣,既不知民間疾苦,也不知自身職責何在。
此事馬英九和劉兆玄似皆不知,但更暴露出政府內部的橫向和縱向聯繫之不足,看在災民眼底,或許會認為這根本是馬、劉兩人把責任往下推。
從外交部的事例,馬英九總該看到救災不力何以會落在自己身上的原因,但事態顯現馬英九仍然活在個人設定的思維和判斷模式裡。顢頇的部會首長和官員們從上而下,在個個不同的環節裡都不乏其人。上下之間就在例行公事的流程中過日子,沒有擔待,沒有創意,心中又豈有人民?軍方救災會出現停工40分鐘恭迎國防部長的鏡頭,這其實印證了軍中的馬屁文化,花錢買官的弊端更不會空穴來風。
何以苦民所苦的馬英九會遭民怨,答案已經很明顯。馬英九及其執政團隊的語言身段太高,其所領導的官僚體制已近癱瘓無態,中央和地方卸責的同時,只能說中央和地方都沒有承擔,都在等待訊息和指令,層層上報和向下傳達,一個缺乏判斷機制,瞻前顧後沒有決斷的政府,心中又那裡還有災民?民間的情緒語言原即難免,但政府的回應遲緩和無態,只會一再激化災民語言升溫。
台灣監察院長王建煊日前為八八水災憤怒地說,真想拿刀砍人。災後檢討救災責任,馬英九該先追究行政團隊,還是等監察委員調查、彈劾?或謂劉內閣該換人了,相信此事應很快兌現;但馬英九更該換換腦袋了。
看看馬英九怎麼說的:「我們可以做得更好,我們可以做得更快。我們沒有做得更好,沒有做得更快,我們當然感到很抱歉」。這裡面沒有同理心和同情心,而是自我檢討。問題就出在這裡,馬英九的「我們」是誰?馬英九個人又在哪裡?為了道歉卻和災民的心理距離又大大地拉遠了。
今天馬英九所以招惹民怨者,最大的要害不在救災不力,而是反應遲緩和自以為是。不在馬英九犯了多少錯誤,而是馬英九及其執政團隊屢屢聲明錯不在我,就算馬英九及其執政團隊都有人溺己溺的同情心和關懷,但心理距離已遠,自難期共鳴。
馬英九、劉兆玄和災民的距離究竟有多遠?或謂這簡直是兩個世界,幾乎難以溝通。災民期待政府的救濟,爭取要命的黃金時間,但更重要的是政府的撫慰之心和貼心的語言。但趕赴災區的馬、劉兩人卻急於撇清救災不力的責任。馬英九和劉兆玄既是台灣政治上最具高度的領導人,就有責任扛起所有指責,因為那才是希望之所寄,何至出現降低身分撇清與我無干的言行。
馬英九可以怨天,但不可以尤人。怨天無預警地降下大雨;尤人,抱怨氣象預報,抱怨地方政府未示警撤村,抱怨災民不撤以致慘罹水難,還留下一大堆爛攤子,這就是不沾鍋的毛病。
馬英九談及該如何究責時,馬上就撩撥了藍綠間的新仇舊恨,齟齬了中央和地方的互動,更暗示災民破壞環境於先,臨災不願接受撤離的安排,幾近指責災民咎由自取。馬英九的名言:「災民沒了解嚴重性,沒有撤離」,更成了網民投票最令人傻眼的榜首。
馬英九拒絕發布緊急命令,認為現有的救災法令即已足夠,但救災步調何以如此招怨?這根本是公權力的救災機制沒有發揮應有的功能,更遑論能滿足災民的期待;是以當外交部發文外館婉拒國際救災的荒唐決定暴露後,外交部推消防署,更顯現官僚的僚氣,既不知民間疾苦,也不知自身職責何在。
此事馬英九和劉兆玄似皆不知,但更暴露出政府內部的橫向和縱向聯繫之不足,看在災民眼底,或許會認為這根本是馬、劉兩人把責任往下推。
從外交部的事例,馬英九總該看到救災不力何以會落在自己身上的原因,但事態顯現馬英九仍然活在個人設定的思維和判斷模式裡。顢頇的部會首長和官員們從上而下,在個個不同的環節裡都不乏其人。上下之間就在例行公事的流程中過日子,沒有擔待,沒有創意,心中又豈有人民?軍方救災會出現停工40分鐘恭迎國防部長的鏡頭,這其實印證了軍中的馬屁文化,花錢買官的弊端更不會空穴來風。
何以苦民所苦的馬英九會遭民怨,答案已經很明顯。馬英九及其執政團隊的語言身段太高,其所領導的官僚體制已近癱瘓無態,中央和地方卸責的同時,只能說中央和地方都沒有承擔,都在等待訊息和指令,層層上報和向下傳達,一個缺乏判斷機制,瞻前顧後沒有決斷的政府,心中又那裡還有災民?民間的情緒語言原即難免,但政府的回應遲緩和無態,只會一再激化災民語言升溫。
台灣監察院長王建煊日前為八八水災憤怒地說,真想拿刀砍人。災後檢討救災責任,馬英九該先追究行政團隊,還是等監察委員調查、彈劾?或謂劉內閣該換人了,相信此事應很快兌現;但馬英九更該換換腦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