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加快「民富國強」的戰略調整
2009-08-19 18:30:01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北京已著手兩件大事的前期準備,一是中共黨18大的組織人事籌備,一是起草「十二五規畫」草案。前者是領導層大換屆的鋪墊,後者是發展戰略大調整的醞釀。中國的組織人事與發展規畫,在時間上基本配合,都是黨和政府換上一屆新班子後,透過新的5年發展規畫,確定新的發展戰略,展開新施政。
北京已組織力量,開始起草2011至2015年實施的第12個5年規畫(簡稱「十二五」)。5年規畫來自1953年起的5年計畫,為體現計畫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到「十一五」改計畫為規畫。而每個計畫、規畫中,都有一個基本方針,由一個關鍵性詞來體現。已開始起草的「十二五」,關鍵詞是「民富國強」。
「民富國強」不是5年規畫中的新詞。在此之前的5年計畫中,由改善人民生活,轉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再到「十一五」規畫中,提出「國強民富」的政策目標。這次是將兩個關連詞易位,把「民富」置於「國強」之前。
由「國強民富」到「民富國強」,詞語的小變將帶來政策的大變。按起草班子的意見,政策目標的改革要求,是進一步提高人民收入,完善民生保障的措施,其主要目的,是從根本上、機制上保證人民分享到更多改革和經濟發展的成果。
作為下一個5年的發展規畫,拿出這一政策目標的調整,首先是經濟現狀的催迫。新5年規畫的起草制定,是在國際金融危機、國內經濟下滑,各類矛盾和問題充分暴露的背景之下,其重點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發展模式的缺陷和經濟的失衡。這場金融危機,暴露出中國經濟過分依重投資和出口,以之換得高速增長。現在發展模式要改變,要走主要依靠內需之路,經濟結構要調整,要解決消費失衡的問題,不能不強調「民富」。
有意強調「民富」方針,還因社會矛盾加劇的壓力加大。中國建政60年,30年吃社會主義「大鍋飯」,30年改革開放。目前中國成為經濟大國,國已開始強了,但民還不大富,經濟發展的主要成果,被國企壟斷集團、資本利益集團、權力腐敗集團瓜分,人民生活水平雖有提升,但沒能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貧富差距還在不斷拉大,現在已進入矛盾高發期。再不調整政策目標,問題會更大。
經濟和社會的民不富問題,早已衍生到政治層面,在「強國」為主的戰略下,形成越來越強的「強政府」。「強政府」滋養出一批強悍霸道的官員隊伍,越到基層越與民眾對立。由此不僅官民矛盾加劇,也嚴重阻礙著中國在經濟發展之後民主政治的發展。由此,已形成從上到下的政治腐敗。
因此,由「國強民富」到「民富國強」,看似兩個詞組的小小換位,實則反映出中國經濟、社會、政治亟待變革的核心問題。但真正著手做起來,「民富國強」不僅要作為新詞寫進新的「十二五」規畫中,還當在這個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規畫裡,有全面的政策性配套。
具體而言,在「十二五」規畫中展開的「民富國強」新旗下,理當在收入分配、民生保障等方面,提出明確的政策性措施,建立起一整套保障民生的機制。與之同時,也要有相應的體制改革配套,如打破壟斷體制、解決政府職能問題、理順價格體系、完善金融財稅體制等。
當然,從根本上來說,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政策目標,還要有社會體制、政治體制改革的護航和配合,方能成功實施。所以我們期盼另一份重要文件,即中共黨18大胡錦濤的最後一份政治報告,也要在「民富」的問題上,做一番文章。
「規畫規畫,牆上掛掛」,是說規畫常有落實難之慮。「十二五」規畫的「民富國強」目標,明秋獲得中共黨中全會批准,後年再提交新一屆全國人大審議。但對這一戰略性調整,不必等上兩年,自當立即著手做起。較理想的做法,是今冬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按這一新口號作出政策性調整,提前實施,為新一輪5年規劃的全面實施,先打下基礎,確保調整的成功。
北京已組織力量,開始起草2011至2015年實施的第12個5年規畫(簡稱「十二五」)。5年規畫來自1953年起的5年計畫,為體現計畫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到「十一五」改計畫為規畫。而每個計畫、規畫中,都有一個基本方針,由一個關鍵性詞來體現。已開始起草的「十二五」,關鍵詞是「民富國強」。
「民富國強」不是5年規畫中的新詞。在此之前的5年計畫中,由改善人民生活,轉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再到「十一五」規畫中,提出「國強民富」的政策目標。這次是將兩個關連詞易位,把「民富」置於「國強」之前。
由「國強民富」到「民富國強」,詞語的小變將帶來政策的大變。按起草班子的意見,政策目標的改革要求,是進一步提高人民收入,完善民生保障的措施,其主要目的,是從根本上、機制上保證人民分享到更多改革和經濟發展的成果。
作為下一個5年的發展規畫,拿出這一政策目標的調整,首先是經濟現狀的催迫。新5年規畫的起草制定,是在國際金融危機、國內經濟下滑,各類矛盾和問題充分暴露的背景之下,其重點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發展模式的缺陷和經濟的失衡。這場金融危機,暴露出中國經濟過分依重投資和出口,以之換得高速增長。現在發展模式要改變,要走主要依靠內需之路,經濟結構要調整,要解決消費失衡的問題,不能不強調「民富」。
有意強調「民富」方針,還因社會矛盾加劇的壓力加大。中國建政60年,30年吃社會主義「大鍋飯」,30年改革開放。目前中國成為經濟大國,國已開始強了,但民還不大富,經濟發展的主要成果,被國企壟斷集團、資本利益集團、權力腐敗集團瓜分,人民生活水平雖有提升,但沒能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貧富差距還在不斷拉大,現在已進入矛盾高發期。再不調整政策目標,問題會更大。
經濟和社會的民不富問題,早已衍生到政治層面,在「強國」為主的戰略下,形成越來越強的「強政府」。「強政府」滋養出一批強悍霸道的官員隊伍,越到基層越與民眾對立。由此不僅官民矛盾加劇,也嚴重阻礙著中國在經濟發展之後民主政治的發展。由此,已形成從上到下的政治腐敗。
因此,由「國強民富」到「民富國強」,看似兩個詞組的小小換位,實則反映出中國經濟、社會、政治亟待變革的核心問題。但真正著手做起來,「民富國強」不僅要作為新詞寫進新的「十二五」規畫中,還當在這個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規畫裡,有全面的政策性配套。
具體而言,在「十二五」規畫中展開的「民富國強」新旗下,理當在收入分配、民生保障等方面,提出明確的政策性措施,建立起一整套保障民生的機制。與之同時,也要有相應的體制改革配套,如打破壟斷體制、解決政府職能問題、理順價格體系、完善金融財稅體制等。
當然,從根本上來說,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政策目標,還要有社會體制、政治體制改革的護航和配合,方能成功實施。所以我們期盼另一份重要文件,即中共黨18大胡錦濤的最後一份政治報告,也要在「民富」的問題上,做一番文章。
「規畫規畫,牆上掛掛」,是說規畫常有落實難之慮。「十二五」規畫的「民富國強」目標,明秋獲得中共黨中全會批准,後年再提交新一屆全國人大審議。但對這一戰略性調整,不必等上兩年,自當立即著手做起。較理想的做法,是今冬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按這一新口號作出政策性調整,提前實施,為新一輪5年規劃的全面實施,先打下基礎,確保調整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