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寬鬆貨幣可能率先轉變?

2009-08-21 11:06:12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為因應金融海嘯,各國政府均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與擴張的財政政策。日前在八大工業國家(G8)的財長會議中,德國財政部長力主要研擬這些政策的「退場機制」,一時之間使民眾對今後的財政、貨幣政策走向相當迷惑,不知是會鬆還是緊?這當中,中國政府的政策態度當然受到相當的關注。
 
事實上,6月中到7月底間,正是中國政府和中共高層密切探討下半年財金政策的時機,其結果將對政策具有決定性的影響。6月中以來,北京當局舉行三項重要財金會議:一是國務院在例行業務會議中分析經濟情勢,二是全國政協第11屆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三是6月27日結束的中共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接下來到本月底也還有三次重要會議:一仍然是國務院業務會議,二是中央工作會議,三是月底的中國人民銀行全大陸分支行行長工作會議。
 
這些重要會議中,一直緊盯著當前經濟、財政、貨幣情勢及政策。對經濟成長率能否「保8」及物價變動率是否仍存在通縮或通膨,正是決策者所最關心的議題。這期間,6月24日中國銀監會辦公廳緊急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信貸管理的通知」,對銀行機構加強信貸管理進行窗口指導。這項通知被解讀為人行採取「寬貨幣緊信貸」的政策。同時,觀察中共高層的財政政策走向,似乎也有「保成長重穩定」的味道,這樣的方向自然也值得注意。
 
寬貨幣緊信貸的政策,主要是人行已察覺這波寬鬆貨幣政策似已在某些方面有「超過」的現象。今年初,各商業銀行計畫信貸總額合計人民幣5兆元左右,但第一季即達4.58兆元,6月更傳出當月新增信貸超出1兆元。這樣的統計發展下來,信貸總額之成長將大大超出預期。同時,這些信貸高度集中在大企業和大專案,這也連接到地方政府的償付能力及可能潛在的系統性風險。
 
因此,在貨幣寬鬆政策尚未調整前,人行上述「通知」就是在因應信貸超速成長與風險的過度集中。一旦信貸受到制約,則地方政府的支出或募集專案推動的財力將受到限制,那麼下一輪擴張政府財政的擴大內需方案,大致上也會受到相當約束。這也是中國經濟政策從「保8」促成長,似有向經濟穩定傾斜的徵兆。
 
中國政府之所以由追求成長悄悄向追求穩定靠攏,應該還是經濟情勢已有若干轉變有關。在追求成長的「保8」方面,已有國際機構將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率的預測值上調至7.7%,離8%非常接近。我們也曾估算過,以2008年中國GDP 30兆人民幣作基準,則1個百分點為3000億人民幣,若只差0.3個百分點,金額才900億人民幣,基本上已接近達標的水準。
 
另一方面,由於巨額內需擴大方案在這麼短期間密集推出,從執行面來看,也依然存在若干不完整的缺陷,像前述信貸超速成長的原因與後遺症都須要重視、處理。因此,回頭把政策重新部分移回穩定,似乎也是合理的選擇。
 
這也充分顯露,短期救急政策不可能長期存在,到了政策效果逐漸消失,或者後遺症初露徵兆時,就是政策方向調整之時。
 
這也是G8財長要國際貨幣基金會(IMF)作「退場機制」研究的道理,也是中國貨幣、財政政策可能轉向的原因。只是我們必須再次呼籲,當前財金政策固然無法長期維持,但要進行轉變時,仍然要注意速度不宜過快,以免剛剛脫離衰退的經濟,因為過猛的轉向又陷入另一個困境,漸進調整讓市場有充分適應的時間與空間,恐怕是非常必要的考量。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