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不能再陷入災難循環的噩夢

2009-08-25 17:47:53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從十年前的921大地震到今年的88水患,不到十年,台灣承受了世紀級規模的天災,地震可以解釋那是地殼運動和板塊擠壓,200年一遇的天雨和大水,當然也可以推稱那是地球暖化造成的異常。但台灣的預警和救難系統呢?非但沒有預警,救難系統也顯然失靈,甚至失去功能,掌握資訊的第一時間和救災的黃金時間因此斷送。
 
姑不論該如何追究政府防災、救災的政治責任,往前看,台灣會不會已陷入十年循環的噩夢,即世紀規模的天災頻率已愈來愈接近,甚至不到十年,就會再發生另一個921,另一個88水患。這才是大事,也是為下一代著想必要面對的大事。
 
當災難再來或是要到何時,政府公權力始有健全準備,可以有效降低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害。或許還可以追問,台灣人民是否也能相應提升對災難的認識而有所警惕?
 
921地震對台灣的地質究竟有什麼影響,地質是否更加破碎、更敏感?若再加上地球氣候的急遽變遷,是否註定台灣已無法擺脫逢雨成災,無雨成旱的循環交替。政府過去幾年究竟有無政策?不是已設有土石流的紅色警戒?不是已投入上千億的治水防洪預算?對土地開發和水資源的運用不是都有對策,何以災難一來都不管用?
 
前消防署長趙鋼痛批,八年前已建置好的民政、警察、消防三層通報系統,竟然未發生作用,造成災情掌控查報失靈,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編了四、五十億元買通訊設備,包括SNG現場轉播車、拍空照圖用的無人遙控飛機,這次88水患都沒有使用。趙鋼還說,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由行政院副院長和相關部會首長兼任,又怎麼專心做事?
 
趙鋼的指控應列為未來追究行政和政治責任的重要參考依據,但更嚴重的或還不在此,而是台灣人民和執行公權力的官僚系統對台灣自然環境的認識究竟有無經驗教訓,能否與時俱進?以南台灣災區過去所投入的防洪預算言,至少超過數百億;但面對世紀水患和土石流根本無從抵擋。災後重建從遷村到國土規畫,是不是可以重新思考,納入921之後的地質變數,大氣暖化後的氣候變遷,調整和大自然相處的思維模式。
 
試問下一場颱風若帶來同樣的雨量,台灣擋得住嗎?退一步問,台灣還能擋得住多大的雨?是不是可以再問,台灣能忍受多久不下雨的日子?可以提醒台灣當局者,在莫拉克颱風襲台之前,台灣正面臨缺水之苦,動員抗旱已箭在弦上。何以喜逢甘霖頓成禍水肆虐,這是大自然加諸台灣惡性循環下的宿命?還是人禍接連不斷?
 
有學者警告,台灣災難常態化,是指莫拉克颱風造成的災難不是意外,而是必然,要是再來幾次,必然會耗盡台灣的資源,投入再多的社會成本也是枉然;若不能從莫拉克颱風的教訓徹底覺醒,台灣有亡國之虞。這絕不是危言,再加上官僚的墮落腐敗,過去花了數十億的防災體系所以無法發生作用者,正是最好的註解。台灣的地質鬆動了,但見東面的山高谷深,西面臨海卻是地層下陷;更可怕的是政府的功能鬆動、官僚的腐敗和社會人心的墮落。地質條件,固非人力在一時之間所能挽回;但人心的惡作用,包括急功近利的思考在內,只會加速惡化。台灣創造了經濟奇蹟,同時也把台灣的環境逼上了絕路。
 
台灣當局從馬英九以下如何總結莫拉克颱風的經驗教訓有很多種選擇,至少不能再重蹈覆轍,至少要讓救災機制發揮點正面功能,千萬不能陷入災難循環的噩夢。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