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黨更替政策會有什麼改變

2009-09-04 11:29:31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日本眾議院選舉,以民主黨大勝、自民黨慘敗劃上句號。最大的在野黨登台執政,在朝長達半個世紀以上的自民黨宣告下台,隱然可見類似美國和英國的兩黨制政治將在日本政壇出現,這應該是日本政治成熟的表徵。
 
但自民黨顯然承受不起這次失敗,目前正處於驚惶失色、群龍無首狀態中,是否能恢復常態,尚未可知;民主黨內部也派系林立,左中右勢力並存,爭鬥與自民黨一般激烈,而與該黨在競選期中結為同盟的公明黨也已宣布結束盟約,顯然有乘勢自我坐大獨立運作的打算。所以,日本政壇能否步入兩黨制境界,目前是言之過早。
 
日本政壇雖然變天,但民主黨與自民黨本質上並無不同之處,其意識形態、政治理念並無分別,都是保守政黨。只不過民主黨黨魁鳩山由紀夫這次乘勢而來,提出了改革的口號,可能令人因此連想到美國新總統歐巴馬,由此增加了他個人在競選中的魅力,從而使民主黨獲得大勝。
 
鳩山由紀夫將於16日出任首相,有消息說,在以摧枯拉朽之勢完成政權更替之後,民主黨將向日本官僚體系宣戰,要從36萬名常任文官手中奪回政策主導權,內閣成員不再淪為常任文官制定政策的橡皮圖章。民主黨大戰官僚體系的結果難料,但至少已有1位高級文官表態支持。財務省事務次官丹吳泰健表示,已準備遵從新政府的指令辦事。
 
至於對外政策,一般焦點集中在日美關係及中日關係上。由於在眾議院選舉前3天,鳩山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抨擊了美式資本主義,認為美國市場教條主義與美式資本主義造成貧富差距和人情淡薄,日本盲目追隨美國,已解決不了國計民生問題,應回歸法國大革命時期的「自由、平等、博愛」理念。但儘管鳩山言論激奮,美日同盟關係萬變不離其宗,仍將是日本對外政策的基礎。
 
雖然,民主黨前此已作出決定,一旦當選便要向美國提出修改「日美地位協定」。但可以相信,民主黨屆時只會提出「附加條款」,使日本有權進入駐日的美軍基地進行調查,及美軍必須有義務維持並恢復基地環境原貌,使之不受演習、訓練的破壞和污染。民主黨大膽一點,或許還敢於對美國的單邊主義有所表態,體現一些「自主性」,但這都不足以撼動日美同盟關係的實質。
 
此外,有人談論到日本一向推行的「棄亞近歐」政策,可能因情勢已產生巨大變化,而不能不改行「疏歐親亞」政策了。未來此一政策轉變如何,且看民主黨怎樣轉舵了。
 
日本人向來自視甚高,所以在2次大戰前,其目中已沒有亞洲人。戰後因美國扶持,中國又向「老大哥」一邊倒,美國扶之更力,迅速復興,訂下放棄軍隊、不發展核武的「和平憲法」,沒有軍費負擔,經濟突飛猛進,更加看不起貧窮的亞洲鄰國。但金融危機之後,中國和印度的崛起,使日本必須對亞洲鄰國重新估計。
 
鳩山在競選時已強調上台後將重視亞洲鄰國(當然包括中國)的關係,倡導「東亞共同體」構想,一方面要實現「亞洲共同體貨幣」,在貿易、金融、能源、環境、救災防災及應對疾病感染等領域建立亞太區域內的合作體制。另方面,要實現「東北亞無核化構想」,即日本、北韓、南韓不保有核武,美國、中國、俄國對上述3國保證不使用核武。
 
至於中國和北韓、南韓最討厭的日本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鳩山已聲明他不會去參拜了。其實,小泉純一郎之後,幾位短命的自民黨首相都已不去參拜了。至於民主黨曾表示要廢除靖國神社,改用其他形式,那就「騎驢看本,走著瞧」吧!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