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周年的認知與改革重點

2009-09-22 23:57:33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雷曼兄弟宣布破產、引爆全球金融海嘯,已於15日屆滿1年。回顧當時危機四伏,全世界市場陷入歷來最大的去槓桿化漩渦。使各國倉皇中採行近代最劇烈的非常規干預,終將瀕臨大蕭條的世界經濟拉了回來。尤其難以想像的是,MSCI新興市場指數,不到1年便重返雷曼兄弟破產前的水準,復原速度之快令人稱奇。於今危機趨緩,但對金融危機是否遠颺,則仁智之見紛紛出籠,各有見地。少見不同的說法,就是金融海嘯海1年的意義,就在提醒世界,莫忘改革,更要加速改革。
 
對於這回金融海嘯的成因,大致歸納為總體環境和金融體系七大構面的失控所致。在總體面,全球經濟失衡、實質利率偏低、房市股市等資產價格高漲,形成金融危機的溫床;另金融體系的高財務槓桿、資產證券化泛濫、信用評等機構失能、金融監管不力等。則導致信用過度擴張且難以衡量,遇上房地產價格下跌,加上金融和全球化的加速循環。終使危機一發而不可收拾,進而快速波及實體經濟,造成全世界金融、經濟的雙重危機。金融海嘯成因,有了輪廓,且已廣泛為各方面所了解,為健全經濟金融基礎所進行的改革,既應徹底,也莫再蹈覆轍。
 
這回金融海嘯來臨,處理危機的相關政府決策人員,和1930年代不同的是,大多能了解當年大蕭條的歷史教訓。所以一面避免再走上舊途;另又師法凱因斯的大政府理論,用積極作為全力救市。從今(2009)年第2季起逐漸回穩的經濟指標、信貸流動性及資產價格而言,官方救市的努力,確已把世界經濟從2次大蕭條邊緣拉了回來。但是,這只算是成功了一半,因為歷次金融危機留下的教訓之一,就是不要為了挽救一次危機,而製造另一次危機。同樣的,這次各國史無前例的大手筆救市,如果沒有輔以結構面、制度面的深層改革,金融危機恐將很快捲土重來,新的一次衰退也就難以避免。
 
在加強改革的聲浪中,不乏指向各國花大錢救市的作為上。美國一商業網站近日曾提醒投資人,應注意10個正在醞釀的金融泡沫。雖然此「一家之說」竄得嫌快,救市行動還在進行,效果更待觀察、驗收,就嚷出泡沫危機,似非適當。但救市撒錢使用到的超寬鬆貨幣政策,如何操作到「無痕退場」的程度,就顯得益發重要;另金融改革能否緊定落實,以防患於未然,更是成敗關鍵之一。當茲危機趨緩、景氣回穩的時際,救市重要、堅持改革也重要,每個環節、每一措施,都該審慎。
 
金融海嘯周年,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亮麗表現,是令人稱奇的一個指標性項目,也是亞洲國家景氣好轉的狀況超乎預期的旁證。尤其是,東盟國家印尼、菲律賓、泰國、新加坡等5成員國,連續得到資金進入,紛紛入列今年表現最好股票型基金前10名,可見實力驚人。業界認為,個別看東盟各國,都有市場略小的缺點,但合而為一,則可以發揮螞蟻雄兵的力量。特別是這些市場各擁題材,內需出口兼顧,是攻守皆備的投資標的。以往並不顯眼,這次金融海嘯復甦過程中,都得以領先突破成為資金市場的寵兒,足有令人振奮的一面。當然在改革的呼聲中也承擔有不可避免的壓力,東盟資金市場的永續經營,少了改革是難維持的。
 
何況,美國商業網站的10個準金融泡沫說中,「新興市場泡沫」也上榜,可見國際對東盟資金市場的信賴感還是不夠。諸國宜趁這次得領先復甦的加持,全力檢討,進行深層改革。至少先在資金市場項目的健全上,掃除積弊,進行重大改造,以迎接未來經濟金融全面成長。
 
关键词:改革金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