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提升農產量挽救饑餓者的使命
2009-09-30 09:49:2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知名的挪威裔美國農業學家波勞,日前因癌症併發症溘然長逝,享壽93歲。這位畢生投入培育高產量農作物、帶動綠色革命,讓全世界數以億計的人免於饑荒餓死的人道主義者揮別人世。無疑是當今社會一樁大的損失,將會引起廣泛悼念與懷思。泰國各界對於農業先驅者波勞的生平志業和貢獻,可能還感到陌生。但是他的農改精神、不辭辛勞拯救貧餓生靈的影響,勢必會延綿不斷,尢其在後金融海嘯的環境, 將成為構成社會安定的重要基礎。我們尊崇波勞的偉大志業與奉獻,也得追隨他的步伐,默默為締造不虞匱乏的社會而盡心盡力。
「亞洲開發銀行論壇」於2006年5月間集會菲律賓時,敦邀垂老的波勞蒞會,他曾語重心長表示:世上仍有許多可憐挨餓的人,「人類的慘境是爆炸性的,別忘記」。但是他要求提升作物產量的隱喻,還是沒有得到南洋國家的應有重視,水稻、玉米等穀類改良牛步化。和波勞1944年以後在墨西哥、1960年後在亞洲次大陸推動糧食增產所得的成果有極大距離,使緩解饑餓的努力沒有一波接著一波到位,影響到隨後發生的糧食不足問題。造成2008年9月的糧價飆漲期間,有17個國家發生動亂,這段故事,相信大家記憶猶新。提升農作物產量,顯然是供應糧食國家一項不可輕忽的使命,否則莫大憾事隨時可能滋生。
當然,穀類改良,培育出高產量且抗病品種,讓綠色革命蔚然成風,全世界人們有足夠糧食維持生命,並不是某一地區、部分農家的咎責,乃是一個全球性議題。但波勞生前提倡綠色革命,足跡遍及美、非、亞3大洲,所做出的貢獻在對抗全面性饑荒、挽救開發中國家貧民性命方面,都有具體紀錄,1970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就是說明。於今波勞仙逝,他所得到「協助提供糧食給饑餓世界」的禮讚,也將歸於沉寂,這才是舉世應重視的關鍵。地球人口不斷增加,轉眼就將達到70億人,由貧富激化造成饑民攀升的現象,總該著手處理才是。
尤其令人憂心的是,金融海嘯爆發前,曾有油價暴漲5倍的紀錄,舉世為之驚惶失措;但接著漲勢更兇猛的,則是主要糧食的價格。短短數月漲到幾乎有錢買不到稻麥的地步,各地無米為炊引起動亂頻仍,大恐慌造成無比壓力。所幸金融海嘯現象,意外澆熄了對能源和糧食爭奪的火焰,換得朝不保夕的恐怖平衡。於今全球紛傳經濟復甦的苗頭,也許不需多久將可能重回金融海嘯前的榮景,油糧價可能再入暴漲舊軌。這樣推測,並不是徒亂人意,鼓動油糧價漲的因素正蠢蠢欲動。
去年9月糧價暴漲,主因在於國際過度氾濫資金,炒房地、炒能源後選擇糧食做炒的對象。這樣的選擇並非偶然或謬誤,而是投機者看清楚全世界糧食超越了臨界點,進入供給成長遠遠落後於需求成長的危局。由於糧食乃是維繫生命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供不應求會反映到糧價急遽上漲上。只是「以價制量」在這個問題上無法成立,因為糧價再高也非吃不可。於是在以億計的貧窮人口其所得中已有一半耗於糧食者,糧價暴漲時全部投入也飽不了肚皮。投資客看中這一點,銀子砸下穩賺不賠,要這些腦筋轉得奇快的人縮手,只有提升作物產量。
波勞於2006年間推出他的個人傳紀,以「餵養全世界的人」命名,曾經有「洛陽紙貴」的盛況。由於他的提升作物產量的號召 和實際行動,應付過一次又一次人口爆炸性成長的考驗,大家都確認他實至名歸。於今哲人其萎,新的糧食危機又迎面而來,增產以餵養全世界的責任,要移轉到能產糧的國家肩頭。泰國是南洋稻米出口首屈一指的國家,如何承接波勞的志業,挽救無數人的生命,是要深入思考的課題。
「亞洲開發銀行論壇」於2006年5月間集會菲律賓時,敦邀垂老的波勞蒞會,他曾語重心長表示:世上仍有許多可憐挨餓的人,「人類的慘境是爆炸性的,別忘記」。但是他要求提升作物產量的隱喻,還是沒有得到南洋國家的應有重視,水稻、玉米等穀類改良牛步化。和波勞1944年以後在墨西哥、1960年後在亞洲次大陸推動糧食增產所得的成果有極大距離,使緩解饑餓的努力沒有一波接著一波到位,影響到隨後發生的糧食不足問題。造成2008年9月的糧價飆漲期間,有17個國家發生動亂,這段故事,相信大家記憶猶新。提升農作物產量,顯然是供應糧食國家一項不可輕忽的使命,否則莫大憾事隨時可能滋生。
當然,穀類改良,培育出高產量且抗病品種,讓綠色革命蔚然成風,全世界人們有足夠糧食維持生命,並不是某一地區、部分農家的咎責,乃是一個全球性議題。但波勞生前提倡綠色革命,足跡遍及美、非、亞3大洲,所做出的貢獻在對抗全面性饑荒、挽救開發中國家貧民性命方面,都有具體紀錄,1970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就是說明。於今波勞仙逝,他所得到「協助提供糧食給饑餓世界」的禮讚,也將歸於沉寂,這才是舉世應重視的關鍵。地球人口不斷增加,轉眼就將達到70億人,由貧富激化造成饑民攀升的現象,總該著手處理才是。
尤其令人憂心的是,金融海嘯爆發前,曾有油價暴漲5倍的紀錄,舉世為之驚惶失措;但接著漲勢更兇猛的,則是主要糧食的價格。短短數月漲到幾乎有錢買不到稻麥的地步,各地無米為炊引起動亂頻仍,大恐慌造成無比壓力。所幸金融海嘯現象,意外澆熄了對能源和糧食爭奪的火焰,換得朝不保夕的恐怖平衡。於今全球紛傳經濟復甦的苗頭,也許不需多久將可能重回金融海嘯前的榮景,油糧價可能再入暴漲舊軌。這樣推測,並不是徒亂人意,鼓動油糧價漲的因素正蠢蠢欲動。
去年9月糧價暴漲,主因在於國際過度氾濫資金,炒房地、炒能源後選擇糧食做炒的對象。這樣的選擇並非偶然或謬誤,而是投機者看清楚全世界糧食超越了臨界點,進入供給成長遠遠落後於需求成長的危局。由於糧食乃是維繫生命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供不應求會反映到糧價急遽上漲上。只是「以價制量」在這個問題上無法成立,因為糧價再高也非吃不可。於是在以億計的貧窮人口其所得中已有一半耗於糧食者,糧價暴漲時全部投入也飽不了肚皮。投資客看中這一點,銀子砸下穩賺不賠,要這些腦筋轉得奇快的人縮手,只有提升作物產量。
波勞於2006年間推出他的個人傳紀,以「餵養全世界的人」命名,曾經有「洛陽紙貴」的盛況。由於他的提升作物產量的號召 和實際行動,應付過一次又一次人口爆炸性成長的考驗,大家都確認他實至名歸。於今哲人其萎,新的糧食危機又迎面而來,增產以餵養全世界的責任,要移轉到能產糧的國家肩頭。泰國是南洋稻米出口首屈一指的國家,如何承接波勞的志業,挽救無數人的生命,是要深入思考的課題。
关键词: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