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薄熙來藉媒體透露打黑初衷
2009-10-22 09:36:58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在目前中國政壇上最受人矚目的政治人物,不是在4中全會上沒有被選為中央軍委副主席的習近平,也不是上井岡山「朝拜革命聖地」的李克強,而是在重慶辣手打黑的市委書記薄熙來。他在國慶60周年慶前出手,橫掃重慶黑白兩道,尤其是重慶司法局長文強的垮台,帶動了公檢法多位副廳級人員下台,2、3000人被送入監獄,形成了改革開放以來一道最為亮麗的風景線:代表國家專政機器的公檢法幾乎破洞百出,而廣大人民群眾則歡呼讚揚,北京則支持打黑,但尚無法決定是否要在全國推廣。
薄熙來打黑,在社會上引發巨大反響,而在中國官場上,引發的無形風暴更大。因為正值中共18大的人事布局,無論京官大吏,還是地方諸侯,只要在年齡層裡的,都在各方走動,爭取入局,力爭上位。最重要的位置,當屬中央政治局常委,而中央政治局委員顯然是主要的考察對象。於是,薄熙來打黑成名之後,有議論認為,他打黑的目的,是為了累積重回北京權力中樞的政治能量和群眾基礎。因為在體制正常運作的情況下,薄熙來顯然已經提前出局,如果他是規劃中的人選,就不可能如此高調打黑,變成「爭議對象」,不如韜光養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待進京即可。而在體制內規劃不到的情況下,只有放手一搏,以政績和民意為基礎,讓中央考慮將其納入18大權力中樞。
按照這樣的邏輯,薄熙來打黑就有了所謂的政治目的。當然,這對薄熙來說,並非是政治冒險,因為在東北為官階段,薄熙來治理大連成績輝煌,但也爭議頗多,通過打黑,可以樹立剛正不阿的形象,對自己的從政生涯是一個亮點,而因此能夠帶動全黨的掃黑共識,清掃黨內的蛀蟲,贏回社會的信任,那對中國的治績也是立下大功,作為「太子黨」的一員,對維護父輩們打下的江山作出貢獻,也是理所當然的,而因此還能在從政生涯上再上層樓,那就是兩全其美了。
但是,中國體制慣性的改變,並沒有經濟改革那樣快速,也並非薄熙來想的那樣簡單。綜觀最近幾屆的常委人事選拔,雖然要考慮各方利益,中央與地方勢力的平衡,以及一些政績民意,但整體還是在體制內運作,尚沒有通過自己的高調打拚,在社會的高度關注下可以入局的。更嚴重的是,不少中國官員私下認為,按照薄熙來這樣的打黑法,可能會引發黨國的國本動搖,因為改革開放以後,貪污腐敗盛行,各地公檢法都出現了重慶這樣黑白兩道勾結橫行的狀況,一律嚴打,沒有底線,那可能導致不少地方公檢法系統癱瘓,人人自危,對社會穩定可能帶來巨大的反效果。正因為這樣的考量,北京最高當局保持了相對的沈默,尚沒有向全國各省積極推廣重慶打黑經驗。
政治經驗老到的薄熙來,顯然已經看到了這樣的危機,掃黑的兩刃劍可能傷到自己。因此在出席世界中文報業年會前,他主動向海外各地媒體代表說明,掃黑並非是他為了政治目的主動而為,而是被「逼上梁山」,黑勢力拿刀砍人,就像屠戶用刀砍殺牲畜,逼得他拉開掃黑大幕,薄熙來甚至說出了文強弟妹謝才萍在五星級飯店聚賭抽頭的非法行為,「連清朝皇帝都不能允許」的重話。薄熙來很清楚,重慶民眾的支持力度還不夠,海內外媒體只要瞭解他打黑的初衷,在輿論上加以支持,那他打黑到底的成功率加大,而通過媒體之口,也可以向中央解釋,打黑是迫不得已,並非是為了人事問題向中南海施壓。
其實,薄熙來成不成18大政治局常委並不重要,但他的打黑,確實是中國目前的大事要事之一,中共全黨應該認識到中國黑道化的危險,乘問題還在可以控制的範圍之內,痛下殺手,果斷處理,這才是真正的維穩,真心為人民辦事。
关键词: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