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東盟經貿發展的縱深腹地
2009-10-28 09:35:19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第6屆東盟國家與中國商務投資高階層會」、「東盟─中國博覽會」10月20日起在廣西南寧召開,經過一連串廣泛、密切接觸,這些原設計為「東盟─中國10+1自由貿易區」展業交流平台的活動,經歷過多回實務運作。雙方對於作業程序已能充分把握,對目標了解更趨於深化,使推動東盟和中國自貿區的區域經濟整合,得到了最有力而具體的助力。
本屆以「海關與商界合作」為重點主題的集會,適當10+1自貿區將正式啟動,機遇難得,使相關各方士氣昂揚。尤其商貿活動多樣化的博覽會,不僅範圍擴大,形式生動,不僅亞洲國家,連歐美國家的知名廠商也設點參展,一同來開拓商機,在金融海嘯期間見此盛會,更凸顯其積極、成功的表現。面對這樣的環境,東盟諸國宜用心經營,縝密規劃,為國家經貿發展爭取更有利地位。
從2002年11月東盟和中國正式簽署成立自貿區協議以來,先後7年期間,東盟10+1自貿區的進程,沒有任何貽誤。再過2個月,也就是2010年1月,東盟10+1自由貿易區將如期建成。屆時在人口逾19億的開發中國家最大自貿區內,90%的關稅廢除,實質開放服務貿易市場,經濟GDP值逾6兆美元。
此後亞洲與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等鼎足而立,無論是聲勢和實力,都有非同尋常的立足點。東盟國家擁有如此廣袤的縱深腹地,只要自己準備好了,就有大展鴻圖的更多機會。所以本屆東盟─中國博覽會、商務投資高階層會,既是總結以往經驗、又是尋覓新機遇的上佳環境,也還是東盟10+1自貿區的建成里程碑,是彌足珍貴的。
回顧東盟10+1自貿區進程,尤其是2004年雙方簽署「貨物貿易協議」。中國出錢出力,在廣西南寧開設東盟博覽會固定會址,做為與東盟國家常年發展交流平台。將雙方貿易關係積極向前推展,所開放的500種農產品市場、隨後開放的7000餘種產品市場。逐步向透過東盟博覽會平台來尋覓商機的人士推介,收到了較任何自貿協定或自貿區更妥善的效果和成就。
同時也將雙方貿易額從2004年的約1000億美元逐步推升,2007年達2000億美元,2008年逾2311億美元,每年都有2位數字百分比的成長。今年前9個月雖在金融海嘯壓力下,貿易額仍已接近1500億美元,以時下趨勢估量,第4季將大有攀升機會。尤其是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的安排業告就緒,配合貿易自由化的政策,雙邊貿易大躍進的願景,應可實現,東盟國家不宜缺席。
東盟與中國的雙向投資,2008年底前已有總額117億美元的紀錄,今年國際經濟情況雖動盪,但目前未少於600億美元。在投資協定簽署後,一方面是自貿區三個領域的協議都有文本可資依據,經貿整合進入新的境界;另則是中國已宣示了善意,將重點支持區域內鐵公路、水運、通訊等基礎設施,加強農業、資源開放利用和新興產業。
這些項目全是東盟國家最待加強的建設,有了中方的表示,如何規劃引資、如何做最有利選擇,端在各國自己。至於東盟進入中國的投資,2008年已達520億美元,在當地有投資項目的國家,前5名是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和菲律賓。可見得雙方信賴感已告建立,前途一片光明。
北京當局已於去年1月,批准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象徵廣西北部灣的開發,從此正式提升為國家戰略。也具有東盟10+1自貿區下新興次區域地位,和東盟東部增長區、大湄公河等發展計畫並列。而本屆東盟─中國商務與投資高階層會上,中國方面更強調要使次區域經濟合作,成為自貿區的新亮點。顯然次區域經濟的發展,在優先順序上又做了提升,而大湄公河和北部灣兩個次經濟區計畫,正是東盟「一軸兩翼」號召的目標,不僅是雙方合作的象徵,也將對經濟發展有莫大貢獻,各方應全力促成。
本屆以「海關與商界合作」為重點主題的集會,適當10+1自貿區將正式啟動,機遇難得,使相關各方士氣昂揚。尤其商貿活動多樣化的博覽會,不僅範圍擴大,形式生動,不僅亞洲國家,連歐美國家的知名廠商也設點參展,一同來開拓商機,在金融海嘯期間見此盛會,更凸顯其積極、成功的表現。面對這樣的環境,東盟諸國宜用心經營,縝密規劃,為國家經貿發展爭取更有利地位。
從2002年11月東盟和中國正式簽署成立自貿區協議以來,先後7年期間,東盟10+1自貿區的進程,沒有任何貽誤。再過2個月,也就是2010年1月,東盟10+1自由貿易區將如期建成。屆時在人口逾19億的開發中國家最大自貿區內,90%的關稅廢除,實質開放服務貿易市場,經濟GDP值逾6兆美元。
此後亞洲與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等鼎足而立,無論是聲勢和實力,都有非同尋常的立足點。東盟國家擁有如此廣袤的縱深腹地,只要自己準備好了,就有大展鴻圖的更多機會。所以本屆東盟─中國博覽會、商務投資高階層會,既是總結以往經驗、又是尋覓新機遇的上佳環境,也還是東盟10+1自貿區的建成里程碑,是彌足珍貴的。
回顧東盟10+1自貿區進程,尤其是2004年雙方簽署「貨物貿易協議」。中國出錢出力,在廣西南寧開設東盟博覽會固定會址,做為與東盟國家常年發展交流平台。將雙方貿易關係積極向前推展,所開放的500種農產品市場、隨後開放的7000餘種產品市場。逐步向透過東盟博覽會平台來尋覓商機的人士推介,收到了較任何自貿協定或自貿區更妥善的效果和成就。
同時也將雙方貿易額從2004年的約1000億美元逐步推升,2007年達2000億美元,2008年逾2311億美元,每年都有2位數字百分比的成長。今年前9個月雖在金融海嘯壓力下,貿易額仍已接近1500億美元,以時下趨勢估量,第4季將大有攀升機會。尤其是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的安排業告就緒,配合貿易自由化的政策,雙邊貿易大躍進的願景,應可實現,東盟國家不宜缺席。
東盟與中國的雙向投資,2008年底前已有總額117億美元的紀錄,今年國際經濟情況雖動盪,但目前未少於600億美元。在投資協定簽署後,一方面是自貿區三個領域的協議都有文本可資依據,經貿整合進入新的境界;另則是中國已宣示了善意,將重點支持區域內鐵公路、水運、通訊等基礎設施,加強農業、資源開放利用和新興產業。
這些項目全是東盟國家最待加強的建設,有了中方的表示,如何規劃引資、如何做最有利選擇,端在各國自己。至於東盟進入中國的投資,2008年已達520億美元,在當地有投資項目的國家,前5名是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和菲律賓。可見得雙方信賴感已告建立,前途一片光明。
北京當局已於去年1月,批准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象徵廣西北部灣的開發,從此正式提升為國家戰略。也具有東盟10+1自貿區下新興次區域地位,和東盟東部增長區、大湄公河等發展計畫並列。而本屆東盟─中國商務與投資高階層會上,中國方面更強調要使次區域經濟合作,成為自貿區的新亮點。顯然次區域經濟的發展,在優先順序上又做了提升,而大湄公河和北部灣兩個次經濟區計畫,正是東盟「一軸兩翼」號召的目標,不僅是雙方合作的象徵,也將對經濟發展有莫大貢獻,各方應全力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