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40歲 域名將可用16種文字
2009-10-31 10:52:05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本報綜合外電】改變人類生活的網際網路29日慶祝誕生40周年,主管網路網址的網際網路網域名稱與位域管理機構(ICANN)隔天隨即通過,開放使用非拉丁語系的文字作為網域名稱,首先開放的是國家代碼。
大批科技界明星、專家與企業家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與電腦網路之父克連洛克(Len Kleinrock)歡聚,慶祝網路誕生40周年。慶祝活動由1969年領導團隊首先使電腦形成網路的克連洛克(Leonard Kleinrock)教授主持,一方面回憶電腦網路過去的發展,同時探討網路的未來。
克連洛克說:「網路是促進民主的要素,每個人都擁有同等發言權。」他領導的團隊在1969年10月29日,在美國國防部資助下,首先使UCLA一台電腦與另一個研究機構的電腦開始「對話」。
克連洛克期許,網路將來將融入日常生活。「下一步是將網路融入真實世界。網路將無所不在,一走進房間,網路就會知道,會跟我說話。」克連洛克當初根本未想到會有Facebook、Twitter、YouTube這種網站。他說:「網路正滲透我們生活的每一個層面。」
正如網路的出現促進了民主的發展,網路也正迎向更平等的多語文世界。ICANN在南韓首爾召開的大會上,董事會無異議通過,開放希伯來文、印度文、韓文與中文等16種文字,用於制定「網域」名稱(domain name,附於網址後頭,用來標示組織類型與國家別的部分,例如.com 與.tw 等)。
這項決議使得各國政府可以申請使用各國官方語言的網域名稱。例如「.台灣」。11月16日起開始受理申請。
ICANN執行長貝克斯仲(Rod Beckstrom)說:「這是ICANN 的一小步,但卻是使用非拉丁語系語文、超過一半的人類的一大步。」
網域名稱有如網址的「姓」,網址、電子郵件,甚至在微型部落格推特(Twitter)貼文都少不了它。自從1980年代創造網域以來,網域名稱向來限制只能使用26個英文字母、10 個阿拉伯數字與標點符號連字號,合計37個符號。
以往透過技術,網址可以部分使用其他文字,但網址後綴、即網域名稱只能限用上述37個符號。例如,台灣從2003 年起網路資訊中心TWNIC就開放申請二級中文域名,例如「總統府.tw 」。
現在再也不用那麼麻煩了,網路從此以後真正是多語文的世界,全球15億使用非拉丁語系語文的人可以不需要先學會英文,就可以輕鬆上網。
北京網路研發顧問公司易觀國際執行長于揚說:「這真是令人開心的消息。」以後收入或教育程度較低的人可以更方便地上網。
根據新規定,各國每種官定語言可以申請一個國家網域名稱,且該名稱應該反映該國國家名稱或其縮寫。
不過,代表組織類型的.com 與.org 等後綴還未開放使用非拉丁語系文字,預料還需要幾年時間,因為ICANN需要考慮是否允許申請者自動改用當地文字,或是將核准權交給各國政府。中國堅持擁有這項權利。
大批科技界明星、專家與企業家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與電腦網路之父克連洛克(Len Kleinrock)歡聚,慶祝網路誕生40周年。慶祝活動由1969年領導團隊首先使電腦形成網路的克連洛克(Leonard Kleinrock)教授主持,一方面回憶電腦網路過去的發展,同時探討網路的未來。
克連洛克說:「網路是促進民主的要素,每個人都擁有同等發言權。」他領導的團隊在1969年10月29日,在美國國防部資助下,首先使UCLA一台電腦與另一個研究機構的電腦開始「對話」。
克連洛克期許,網路將來將融入日常生活。「下一步是將網路融入真實世界。網路將無所不在,一走進房間,網路就會知道,會跟我說話。」克連洛克當初根本未想到會有Facebook、Twitter、YouTube這種網站。他說:「網路正滲透我們生活的每一個層面。」
正如網路的出現促進了民主的發展,網路也正迎向更平等的多語文世界。ICANN在南韓首爾召開的大會上,董事會無異議通過,開放希伯來文、印度文、韓文與中文等16種文字,用於制定「網域」名稱(domain name,附於網址後頭,用來標示組織類型與國家別的部分,例如.com 與.tw 等)。
這項決議使得各國政府可以申請使用各國官方語言的網域名稱。例如「.台灣」。11月16日起開始受理申請。
ICANN執行長貝克斯仲(Rod Beckstrom)說:「這是ICANN 的一小步,但卻是使用非拉丁語系語文、超過一半的人類的一大步。」
網域名稱有如網址的「姓」,網址、電子郵件,甚至在微型部落格推特(Twitter)貼文都少不了它。自從1980年代創造網域以來,網域名稱向來限制只能使用26個英文字母、10 個阿拉伯數字與標點符號連字號,合計37個符號。
以往透過技術,網址可以部分使用其他文字,但網址後綴、即網域名稱只能限用上述37個符號。例如,台灣從2003 年起網路資訊中心TWNIC就開放申請二級中文域名,例如「總統府.tw 」。
現在再也不用那麼麻煩了,網路從此以後真正是多語文的世界,全球15億使用非拉丁語系語文的人可以不需要先學會英文,就可以輕鬆上網。
北京網路研發顧問公司易觀國際執行長于揚說:「這真是令人開心的消息。」以後收入或教育程度較低的人可以更方便地上網。
根據新規定,各國每種官定語言可以申請一個國家網域名稱,且該名稱應該反映該國國家名稱或其縮寫。
不過,代表組織類型的.com 與.org 等後綴還未開放使用非拉丁語系文字,預料還需要幾年時間,因為ICANN需要考慮是否允許申請者自動改用當地文字,或是將核准權交給各國政府。中國堅持擁有這項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