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振衰起敝邁向現代化機會來臨
2009-10-31 10:57:0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總理溫家寶在東盟舉辦的一系列年度會議期間,在泰國度假勝地華欣,就中國與東盟下階段的合作計畫,提出6大建議。並會議制定2011-2015年「落實東盟─中國面向和平繁榮的戰略夥伴關係聯合宣言行動計畫」,推動東盟─中國關係邁上新台階。雖然一個接一個的重大年度會議令人目不暇給,溫家寶推出雙方合作計畫的名稱也略顯冗長。但是雙方的有心人都能體會得到,區域經濟整合成功的下一行動已然來臨。面對新形勢,大家的處境有如「做了過河卒子,只有努力向前」,遲疑不得,更鬆懈不得。
溫家寶的中國與東盟下階段合作計畫6大建議中,最令人感到印象深刻的是要求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近若干年來,國際間到處可以聽到重視基礎建設的說法,但一般現象是說多做少,即使在人口集中都會區趨勢已成時尚、氣候異變造成重大天災頻仍、居民用水普遍不足、公共衛生落後造成生活水準低落,疫癘叢生、交通壅塞嚴重影響到經貿發展。但基礎設施建設卻罕見全面開展,連零星應急的項目都顯得牛步化。以致離現代化的要求愈來愈遙遠,進步遭遇到瓶頸,相信東盟國家普遍能感覺得到,卻又非常無奈。
這次溫家寶在高層領袖會議場合,慎重提出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的建議,最能凸顯基礎建設的重要和貢獻;也充分表達了中國當局對鄰國的關切和期待。近30年中國從改革開放、和平崛起,到成為世界金融風暴的中流砥柱,終一躍而居於領導復甦的主要經濟體地位,幾都奠立在穩固、有秩序的基礎設施建設成功上。參與這次高層會議的亞洲領袖,個個都可成為這段過程的見證人。溫家寶的現身說法,尤其替基礎設施的效果加分,東盟領袖們似宜有所感動,進而接納相關的建議。
深化農業和農村合作,是溫家寶另一項彌足珍貴的建議,顯然也是從國家發展經驗提出來的由衷意見。相對於歐美若干工業先進國家,亞洲除日本外,率多務農,常見於貧窮榜上。走過貧窮,深懂得窮人的身心苦楚;國家務農,多半會有脫貧致富的願景。此時此地,由中國總理溫家寶提深化農業農村合作的建議,無疑是另一樁讓東南亞國家分享中國經驗的「義舉」。
雖然金融海嘯來臨,提前將中國湧上帶領世界經濟復甦的地位。但中國的經貿發展,還是得繼續腳踏實地,認真向前舉步。農業在廣大的中國,還是施政者列於優先處理的問題,而且除了農業、農村外,還有農民要照顧。只是以目前中國所累積的經驗,相信足堪和東盟鄰邦就農業合作展開交流,在可能範圍內紓解困難,免得重蹈覆轍,聯袂奔向現代化目標。
而農業發展在現階段尤其要重視,除了內部產業均衡問題,避免造成社會不安外。還要為全世界糧食不足,承擔起一部分供應稻米的責任。因為到2009年6月,已經有10億人因缺糧而陷入饑餓,若不及時增產食糧,問題的嚴重性將攀升,甚至一發不可收拾。所以透過農業、農村合作的深化,將可同時化解多方面問題,一舉數得,對混亂的世界會有幫助。
推動中國─東盟關係邁上新台階,中方的6項建議還包括向東盟國家提供優惠性貸款,並加大合作的支持力度。有道是「財政是庶政之母」,重要基礎設施建設有了150億美元信貸款項,其中優惠性質部分達67億美元,目前應可有一番作為了。因此,東盟諸國在後金融海嘯時期,宜依據與中國合作的有利條件,展開邁向現代化的步伐。一方面為東盟─中國(10+1)自由貿易區的發展奠立可大可久的基礎;另一方面則為福國利民做出貢獻。時機稍縱即逝,要及時有所作為才是。
溫家寶的中國與東盟下階段合作計畫6大建議中,最令人感到印象深刻的是要求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近若干年來,國際間到處可以聽到重視基礎建設的說法,但一般現象是說多做少,即使在人口集中都會區趨勢已成時尚、氣候異變造成重大天災頻仍、居民用水普遍不足、公共衛生落後造成生活水準低落,疫癘叢生、交通壅塞嚴重影響到經貿發展。但基礎設施建設卻罕見全面開展,連零星應急的項目都顯得牛步化。以致離現代化的要求愈來愈遙遠,進步遭遇到瓶頸,相信東盟國家普遍能感覺得到,卻又非常無奈。
這次溫家寶在高層領袖會議場合,慎重提出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的建議,最能凸顯基礎建設的重要和貢獻;也充分表達了中國當局對鄰國的關切和期待。近30年中國從改革開放、和平崛起,到成為世界金融風暴的中流砥柱,終一躍而居於領導復甦的主要經濟體地位,幾都奠立在穩固、有秩序的基礎設施建設成功上。參與這次高層會議的亞洲領袖,個個都可成為這段過程的見證人。溫家寶的現身說法,尤其替基礎設施的效果加分,東盟領袖們似宜有所感動,進而接納相關的建議。
深化農業和農村合作,是溫家寶另一項彌足珍貴的建議,顯然也是從國家發展經驗提出來的由衷意見。相對於歐美若干工業先進國家,亞洲除日本外,率多務農,常見於貧窮榜上。走過貧窮,深懂得窮人的身心苦楚;國家務農,多半會有脫貧致富的願景。此時此地,由中國總理溫家寶提深化農業農村合作的建議,無疑是另一樁讓東南亞國家分享中國經驗的「義舉」。
雖然金融海嘯來臨,提前將中國湧上帶領世界經濟復甦的地位。但中國的經貿發展,還是得繼續腳踏實地,認真向前舉步。農業在廣大的中國,還是施政者列於優先處理的問題,而且除了農業、農村外,還有農民要照顧。只是以目前中國所累積的經驗,相信足堪和東盟鄰邦就農業合作展開交流,在可能範圍內紓解困難,免得重蹈覆轍,聯袂奔向現代化目標。
而農業發展在現階段尤其要重視,除了內部產業均衡問題,避免造成社會不安外。還要為全世界糧食不足,承擔起一部分供應稻米的責任。因為到2009年6月,已經有10億人因缺糧而陷入饑餓,若不及時增產食糧,問題的嚴重性將攀升,甚至一發不可收拾。所以透過農業、農村合作的深化,將可同時化解多方面問題,一舉數得,對混亂的世界會有幫助。
推動中國─東盟關係邁上新台階,中方的6項建議還包括向東盟國家提供優惠性貸款,並加大合作的支持力度。有道是「財政是庶政之母」,重要基礎設施建設有了150億美元信貸款項,其中優惠性質部分達67億美元,目前應可有一番作為了。因此,東盟諸國在後金融海嘯時期,宜依據與中國合作的有利條件,展開邁向現代化的步伐。一方面為東盟─中國(10+1)自由貿易區的發展奠立可大可久的基礎;另一方面則為福國利民做出貢獻。時機稍縱即逝,要及時有所作為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