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開放美國牛肉進口惹風波
2009-11-01 10:17:55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台灣當局甫宣布要開放進口美國牛肉,立即在島內掀起軒然大波。不但反對黨激烈抵制,連黨內執政同志也有極大保留。
美國牛肉真的如洪水猛獸?非也,而是進口美國牛肉帶來的不確定讓老百姓不安、介意美國牛肉可能帶有狂牛症的傳染源,特別是台灣當局開放的內臟和脊髓部分正是狂牛肉症病源所寄。再加上狂牛症至今仍屬絕症,不確定性加上可能的高風險,任何人都可以繪聲繪影、疑神疑鬼。
除非有難言之隱,台灣當局何以願意承擔風險開放有爭議的美國牛肉進口,更啟人疑竇,為求真相當然要打破砂鍋問到底,政治風波自是難免。
但如果不是適逢年底縣市長選舉、如果不是民選公職人員要直接面對選民,美國牛肉進口的爭議或許僅止於如何防範狂牛症的帶原肉品,這或可委由衛生和食品主管單位從嚴把關。只是扯上了政治,在朝野對峙的情況下,所有情況都會出現質變。但看日本和韓國開放美國牛肉進口造成的爭議即可預知,在韓國更造成倒閣風潮,事態不可謂不嚴重,是以台灣當局本該預知開放美國牛肉進口可能要付出的代價,並把爭議降至最低。
一般而言,民主化的社會在重大政策付諸實施前,總要通過朝野協商,並做好專業諮詢和風險評估,而這一切還得透明化,接受場外發言,這不僅可以化解不同意見,也可降低衝突,不必由決策者承擔所有風險和責任。
但就島內朝野對立的政治生態言,非僅共識不足,涉及公共政策者往往連溝通的管道都找不到。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擺明除非辯論,否則拒絕和馬英九會面即是一例。是以開放美國牛肉進口與否,當局只有是非題,為與不為而已;民進黨要求和美國重啟談判,幾近沒有其他商量的空間可言,朝野更不可能就此共商如何權衡輕重。
然而台灣當局所謂的集體決策又緣何甘冒風險決定開放呢?開放美國牛肉進口所涉及的不確定風險,就避險原則言,自無必要開放,偏偏台灣並無能力長期抵擋來自美國的龐大壓力。或謂這是為了收拾美台關係在陳水扁執政期間陷入冰點的爛攤子;或謂美國可能藉此以為交換條件,才願意和台灣進一步商談「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
此外,或許還可再加上一個可能,就是台灣當局高度焦慮,即將往訪北京的美國總統歐巴馬,會否在兩岸問題上堅定支持台灣當局。是以顧不得時機恰當與否,總要在歐巴馬往返北京前開放美國牛肉進口,包括帶有風險的內臟在內。但在台美關係和兩岸關係之間如何創造台灣人民的最大利益,這是台灣當局必要面對,且要能說清楚的。
在這場風波當中,衛生署長楊志良擋不住,行政院吳敦義和國安會秘書長蘇起也都被迫作出解釋,但還是得等馬英九如何說,答案就很清楚了:「因為開放美國牛肉進口,主要是要符合我們成為國際組織成員及雙邊談判當中必須要遵守的規範」。從這裡明白看到台灣依賴美國所要承受的種種處境,只是早一點說明,至少可以省一點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