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奠定新同盟框架對北京的挑戰
2009-11-18 10:51:54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總統歐巴馬已經踏上中國的國土,由於是上任後第1年內就訪問中國,創下歷史紀錄,再加上美中關係在全球的重要性,導致國際媒體大幅聚焦。而在這之前,亞太峰會受到大幅報導,造成了這次歐巴馬亞洲之行最短暫,但實際意義最重大的日本之行,整個被忽視了。要是說受到關注的話,也只是歐巴馬90度鞠躬見日皇明仁遭到議論,一如他見沙烏地國王時的情況一樣。
其實,模仿歐巴馬提出改變口號贏得日本大選,造成戰後日本政治大變天的鳩山由紀夫,上台後對日美關係投下重磅炸彈,一是要求日美平等地位,一是鼓吹可能排除美國在外的中日韓東亞共同體,至於隨之而來在沖繩美軍駐軍基地遷移和費用,對阿富汗美軍的海上加油支援等軍事合作問題上,也引發巨大爭議,一時間,日美鬧翻了成為重大新聞。
然而,歐巴馬亞洲行首站選擇日本,與鳩山進行高峰會,並在東京發表美國亞洲政策的演說,為未來美日同盟的發展定下基調,也粉碎了美日分道揚鑣的傳言。
很清楚,鳩山希望在全球化的新形勢下,建構起嶄新的日美同盟關係。過去的日美關係和履行半個世紀的日美安保條約,建立在兩個基礎之上,一個是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的失敗和被美軍的占領;一個是要防堵中國為首的共產主義思潮在亞洲的蔓延,這帶來了日本戰後的憲法和西方式的民主機制,也讓日本在美國的傾斜式援助下獲得了經濟起飛。負面的因素是美國通過對日本提供核保護傘,而巧妙遏止了日本從經濟大國轉型成政治大國、軍事大國的通路。
為此,日本自民黨右翼雖然對美不滿,但選擇用敵視中國的方式來爭取「新日本」的誕生,於是,參拜靖國神社、教科書事件等與中國衝突的事情不斷,這種狀況說明了一個問題,日本不敢跟美國對著幹,期待通過對日中戰爭的翻案,重振大日本帝國的國威。不過,形勢比人強,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以及中國快速崛起和融入國際社會,美中關係急速解凍,日本自民黨右翼通過反中或者中國威脅論,走出戰後體制的路已經走不通,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成不了正常國家,否定南京大屠殺也走不出戰敗陰影,必須另闢新路才能開創所謂的日本新時代。「鳩山變天」就是這種新形勢下的產物,他認為,日本要迎接新時代,不如直接走改變「美國立場」的捷徑。
鳩山、歐巴馬東京峰會對鳩山的改革要求做出了回應,也提出了美日新同盟的基本框架。
首先,雙方再次確認美日同盟是兩國亞洲戰略的基礎和關鍵,這就排除了日本要與美國分道揚鑣的各種猜測,鳩山雖然顧及日本左翼選民反美的情緒,但根本無法忽視日本右翼傳統與美國聯手的需要,這是戰後日本立國的基礎,也是日本新變革的基礎,而歐巴馬非但不是消極回應日本「脫美入亞」,更是積極宣稱美國是太平洋國家,要回歸亞洲,兩國同盟在亞洲尤其是東亞的戰略進取,完全是目標一致。
第2,美國雖然對日本突然修正美日關係有些不滿,但主張對話外交,尊重盟國自主權的歐巴馬,同意明年美日安保50年之際,對美日關係做出全面的更新深化,這就表明,華盛頓同意日本走出戰敗的限制,美國不再以戰勝國的姿態牽制日本,暗中防範日本,而是允許日本自主改革,包括可以在民意的基礎上,修改當年在美國刺刀下制定的和平憲法,日本夢寐以求成為軍事大國的大道已經打開,這正是鳩山時代靈魂人物小澤一郎期待的日本成為「正常國家」。
第3,美日高峰會和歐巴馬東京宣言明示,美日同盟不會用傳統的軍事結盟的力量遏止中國,而是要用環保、能源等新領域的日美戰略結盟,來迫使中國成為「負責任」的國家,迫使中國改變發展的軌跡。
美日關係的這種轉型,對中國是巨大的挑戰。以前的美日同盟,雖然有對付中國的因素,但美國的核保護傘,也有效阻止日本的擴軍備戰,以及在亞洲的盲動,如今,日本獲得與美國的對等地位,顯示日本走自己的路容易得多,在這種情勢發展下,北京搞定美國還不夠,北京更要分心對付獨立自主的日本。
其實,模仿歐巴馬提出改變口號贏得日本大選,造成戰後日本政治大變天的鳩山由紀夫,上台後對日美關係投下重磅炸彈,一是要求日美平等地位,一是鼓吹可能排除美國在外的中日韓東亞共同體,至於隨之而來在沖繩美軍駐軍基地遷移和費用,對阿富汗美軍的海上加油支援等軍事合作問題上,也引發巨大爭議,一時間,日美鬧翻了成為重大新聞。
然而,歐巴馬亞洲行首站選擇日本,與鳩山進行高峰會,並在東京發表美國亞洲政策的演說,為未來美日同盟的發展定下基調,也粉碎了美日分道揚鑣的傳言。
很清楚,鳩山希望在全球化的新形勢下,建構起嶄新的日美同盟關係。過去的日美關係和履行半個世紀的日美安保條約,建立在兩個基礎之上,一個是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的失敗和被美軍的占領;一個是要防堵中國為首的共產主義思潮在亞洲的蔓延,這帶來了日本戰後的憲法和西方式的民主機制,也讓日本在美國的傾斜式援助下獲得了經濟起飛。負面的因素是美國通過對日本提供核保護傘,而巧妙遏止了日本從經濟大國轉型成政治大國、軍事大國的通路。
為此,日本自民黨右翼雖然對美不滿,但選擇用敵視中國的方式來爭取「新日本」的誕生,於是,參拜靖國神社、教科書事件等與中國衝突的事情不斷,這種狀況說明了一個問題,日本不敢跟美國對著幹,期待通過對日中戰爭的翻案,重振大日本帝國的國威。不過,形勢比人強,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以及中國快速崛起和融入國際社會,美中關係急速解凍,日本自民黨右翼通過反中或者中國威脅論,走出戰後體制的路已經走不通,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成不了正常國家,否定南京大屠殺也走不出戰敗陰影,必須另闢新路才能開創所謂的日本新時代。「鳩山變天」就是這種新形勢下的產物,他認為,日本要迎接新時代,不如直接走改變「美國立場」的捷徑。
鳩山、歐巴馬東京峰會對鳩山的改革要求做出了回應,也提出了美日新同盟的基本框架。
首先,雙方再次確認美日同盟是兩國亞洲戰略的基礎和關鍵,這就排除了日本要與美國分道揚鑣的各種猜測,鳩山雖然顧及日本左翼選民反美的情緒,但根本無法忽視日本右翼傳統與美國聯手的需要,這是戰後日本立國的基礎,也是日本新變革的基礎,而歐巴馬非但不是消極回應日本「脫美入亞」,更是積極宣稱美國是太平洋國家,要回歸亞洲,兩國同盟在亞洲尤其是東亞的戰略進取,完全是目標一致。
第2,美國雖然對日本突然修正美日關係有些不滿,但主張對話外交,尊重盟國自主權的歐巴馬,同意明年美日安保50年之際,對美日關係做出全面的更新深化,這就表明,華盛頓同意日本走出戰敗的限制,美國不再以戰勝國的姿態牽制日本,暗中防範日本,而是允許日本自主改革,包括可以在民意的基礎上,修改當年在美國刺刀下制定的和平憲法,日本夢寐以求成為軍事大國的大道已經打開,這正是鳩山時代靈魂人物小澤一郎期待的日本成為「正常國家」。
第3,美日高峰會和歐巴馬東京宣言明示,美日同盟不會用傳統的軍事結盟的力量遏止中國,而是要用環保、能源等新領域的日美戰略結盟,來迫使中國成為「負責任」的國家,迫使中國改變發展的軌跡。
美日關係的這種轉型,對中國是巨大的挑戰。以前的美日同盟,雖然有對付中國的因素,但美國的核保護傘,也有效阻止日本的擴軍備戰,以及在亞洲的盲動,如今,日本獲得與美國的對等地位,顯示日本走自己的路容易得多,在這種情勢發展下,北京搞定美國還不夠,北京更要分心對付獨立自主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