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訪華後美中關係新變數
2009-11-29 11:10:03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總統歐巴馬結束訪中國行程回國後,美國和國際輿論批評他對中國叩頭外交、屈辱外交的聲音四起。其實,歐巴馬作為左翼的總統,以及首位非洲裔總統,對民主制度的感激超過所有的總統,對人權自由的信念,也超過所有的政客,他對北京的對話與柔軟策略,有美國現實依賴於北京的無可奈何,更有他要迅速扭轉布希在世界造成的美國霸權主義形象的迫切需要。問題是,他的對中國柔軟,並沒有換來北京即時送的大禮,於是就會有輿論質疑:對中國放低姿態,是不是值得?依此邏輯,我們也可以問一句話:歐巴馬如果在訪中國時採取強硬立場,是否有效?或者說,北京是否已經真的有實力軟硬不吃?
其實,美國對中國政策的基礎,並非在於總統一人的獨斷專行,而是由總統、國會、人民、輿論四個方面構成。歐巴馬雖然主動提升美中關係的地位,被輿論稱為是承認美中G2新核心,但是,承載美國民意的國會顯然更為現實,對中國貿易的逆差,人民幣拒絕升值等,均傷害了美國緩慢恢復的經濟,因此,歐巴馬剛剛回國,美國國會就緊鑼密鼓準備某種「警告」或者「制裁」中國的議案,這顯然就是確認歐巴馬沒有達到國會期待他訪華得到的成果,而駱家輝領導的美國商業部也升高了美中貿易戰的規模,對產油井管實施反傾銷高稅徵收,這一方面是緩解國會對總統府的壓力,一方面也是要求中國做一些事情,讓歐巴馬臉上過得去,而美國的輿論當然不能赤裸裸地為美國總統拿不到北京的大禮而發飆,那樣太丟面子,於是轉個彎,對歐巴馬在人權問題上的軟弱發起攻擊,其實是批評北京「太囂張」,所有這一切的背後,當然有美國民意對中國的不滿和戒心。因此,中國在興高采烈歡呼「真正崛起」的時候,還是要冷靜觀察美國的整體對中國態度,不要迷失在歐巴馬的「甜言蜜語」之中。
歐巴馬顯然也感覺到了美國國內的壓力,於是要進行巧妙的「調整」,這種調整包涵兩個方面,一是白宮團隊在美中經濟摩擦問題上轉趨強硬,一方面利用外交動作來做平衡,而印度總理辛哈的訪美就成了最好的舞台。可以看到,白宮接待辛哈的規模和對他的禮遇,絕對不亞於北京對歐巴馬本人的禮遇,而歐巴馬「縱容」辛哈對中國的嚴厲批評,與辛哈互唱亞洲民主人權的普世價值,自然就是對「北京模式」的一種牽制。可以這樣說,歐巴馬禮遇辛哈,並非是要重彈聯絡印度圍堵中國的老調,而是要安撫新德里,美國重視印度的崛起,也期待在美印貿易,聯手對付氣候暖化上取得戰略合作。歐巴馬的姿態再度確認,他要在全球推廣「微笑」外交,對亞洲新興大國更是盡到禮遇,彰顯美國回到亞洲的努力與決心。
中國對歐巴馬的表現不要過度反應,認為他前腳走,後腳就翻臉,是美國「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老一套,而是要觀察美國對中國政策的整體架構。舉例而言,歐巴馬可以在訪中國的行程中,不挑戰中國的核心利益,不提台灣關係法,但美國國會一定是把美國利益放在首位,一定會持守台灣關係法,從而導致美國對台軍售也會勢在必行,總統府難以根本改變。同樣,諾貝爾和平獎雖然把冠冕戴在歐巴馬的頭上,但是,歐巴馬在阿富汗增兵的決定大概也在所難免,戰爭的規模由此會擴大。
同樣,中國還要看到,歐巴馬雖然在北京沒有拿到大禮,但是白宮寄希望於即將舉行的哥本哈根的氣候高峰會,如果北京在協定上有所作為,歐巴馬就會說,瞧,我的對中國策略是對的,批評者才是陳舊思維。其實,歐巴馬在白宮超規格禮遇辛哈,也是期待印度在哥本哈根有所作為。北京應該深思,如果在對抗氣候暖化問題上讓步,美國要做出怎樣的補償?外交政治以及雙邊關係,也從來沒有免費的午餐,誰站得高,但又精算準確,誰就是贏家。
其實,美國對中國政策的基礎,並非在於總統一人的獨斷專行,而是由總統、國會、人民、輿論四個方面構成。歐巴馬雖然主動提升美中關係的地位,被輿論稱為是承認美中G2新核心,但是,承載美國民意的國會顯然更為現實,對中國貿易的逆差,人民幣拒絕升值等,均傷害了美國緩慢恢復的經濟,因此,歐巴馬剛剛回國,美國國會就緊鑼密鼓準備某種「警告」或者「制裁」中國的議案,這顯然就是確認歐巴馬沒有達到國會期待他訪華得到的成果,而駱家輝領導的美國商業部也升高了美中貿易戰的規模,對產油井管實施反傾銷高稅徵收,這一方面是緩解國會對總統府的壓力,一方面也是要求中國做一些事情,讓歐巴馬臉上過得去,而美國的輿論當然不能赤裸裸地為美國總統拿不到北京的大禮而發飆,那樣太丟面子,於是轉個彎,對歐巴馬在人權問題上的軟弱發起攻擊,其實是批評北京「太囂張」,所有這一切的背後,當然有美國民意對中國的不滿和戒心。因此,中國在興高采烈歡呼「真正崛起」的時候,還是要冷靜觀察美國的整體對中國態度,不要迷失在歐巴馬的「甜言蜜語」之中。
歐巴馬顯然也感覺到了美國國內的壓力,於是要進行巧妙的「調整」,這種調整包涵兩個方面,一是白宮團隊在美中經濟摩擦問題上轉趨強硬,一方面利用外交動作來做平衡,而印度總理辛哈的訪美就成了最好的舞台。可以看到,白宮接待辛哈的規模和對他的禮遇,絕對不亞於北京對歐巴馬本人的禮遇,而歐巴馬「縱容」辛哈對中國的嚴厲批評,與辛哈互唱亞洲民主人權的普世價值,自然就是對「北京模式」的一種牽制。可以這樣說,歐巴馬禮遇辛哈,並非是要重彈聯絡印度圍堵中國的老調,而是要安撫新德里,美國重視印度的崛起,也期待在美印貿易,聯手對付氣候暖化上取得戰略合作。歐巴馬的姿態再度確認,他要在全球推廣「微笑」外交,對亞洲新興大國更是盡到禮遇,彰顯美國回到亞洲的努力與決心。
中國對歐巴馬的表現不要過度反應,認為他前腳走,後腳就翻臉,是美國「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老一套,而是要觀察美國對中國政策的整體架構。舉例而言,歐巴馬可以在訪中國的行程中,不挑戰中國的核心利益,不提台灣關係法,但美國國會一定是把美國利益放在首位,一定會持守台灣關係法,從而導致美國對台軍售也會勢在必行,總統府難以根本改變。同樣,諾貝爾和平獎雖然把冠冕戴在歐巴馬的頭上,但是,歐巴馬在阿富汗增兵的決定大概也在所難免,戰爭的規模由此會擴大。
同樣,中國還要看到,歐巴馬雖然在北京沒有拿到大禮,但是白宮寄希望於即將舉行的哥本哈根的氣候高峰會,如果北京在協定上有所作為,歐巴馬就會說,瞧,我的對中國策略是對的,批評者才是陳舊思維。其實,歐巴馬在白宮超規格禮遇辛哈,也是期待印度在哥本哈根有所作為。北京應該深思,如果在對抗氣候暖化問題上讓步,美國要做出怎樣的補償?外交政治以及雙邊關係,也從來沒有免費的午餐,誰站得高,但又精算準確,誰就是贏家。
关键词: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