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輕忽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

2009-12-03 10:29:05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聯合國世界兒童基金會(UNICEF)於11月20日「國際兒童人權日」前,曾公布了一項調查報告,呼籲全世界協助陷於失去健全成長機會、毫無獨立完整權利的10億兒童,脫離不正常的環境,受到應有的尊重。這項亦為紀念「兒童權利公約」實施屆滿20年的報告,內容驚心動魄、血淚交織。不僅陳述受凌虐稚童的人數愈來愈多,所承受荼毒的項目更加廣泛,遂行蹂躪身心的方法尤其赤裸直接。更重要的是各方事主只顧一時操作方便,完全輕忽了兒童是國家未來主人翁的道理。有朝一日受盡折磨的稚童長大成人,進入社會服務,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將會如何反映本身際遇,能夠對社會毫無嫌怨嗎?國事運作沒有負面影響嗎?所以善待兒童和國家前途實是一體兩面,輕忽了問題的重要性,要付出的代價有無限大。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報告指出,每年估計有5億到15億兒童遭受凌虐,在數字上較以往所公布的要多。相信這是依據現代標準所做的調查,目前世界人口總數已達67億人,因此使人覺得偏高。實際上,聯合國號召兒童是獨立完整的個體,和成年人一樣要受到全面尊重,也就是人權的「人」,包括所有的人,和以往兒童處於無權利和人權遭忽視的狀態多有差別。過去成年人仗著兒童身心尚未成熟,缺乏發聲管道,遂任意傷害或剝奪兒童的權利。而依據1989年11月20日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是藉由國際社會的力量來保障兒童權利。顯然現代社會的規範,要使兒童擁有自身感受與人格尊嚴,不容輕易冒犯。
 
國際間依照現代精神,提升兒童人權位階,表面上也受到了認同。20年前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並先後得到193國簽署、承認,變成類似公約中獲得最廣泛支持的一項,可見尊重兒童人權頗能「心同此理」。問題在於各簽署國簽署之後,受到許多因素影響,能夠順利推動兒童權利公約者少而又少。連當年通過公約時同步制定,以每年11月20日為「國際兒童人權日」,藉以推廣、紀念的要求,都難熱烈展開。於是日久頑生,公約有如具文,表彰兒童人權活動變得沉默冷落,甚至比不提倡還難堪。
 
以「世界人權宣言」為基礎的兒童權利公約,其精神祟高,締造國際間對兒童表達關心的創舉,也有非常價值。要對所有國家兒童,不分男女,必須負起善盡照顧的責任;不分國籍、種族,提供正常身心發展的機會……等。幾接近理想主義的目標,如能實現,當是普世福祉。然而,從世紀交替以來,整個世界陷入不同類型的紊亂,潛在的不安更以無預警狀況湧出,破壞的力量無窮。兒童本是弱勢中的弱勢,太平年月都不免受凌虐;動盪離亂,處境更不堪。所以兒童公權公約實施20年來,各地兒童不僅國際公約上的兒童權利無法企及,連生存都朝不保夕,真是充滿了無奈。
 
目前世界上約有70個國家,將兒童權利公約的要求,以不同方式納入內部法律,強調保障青少年和稚童免於暴力、虐待、辱罵、歧視、剝削。但是從負面數字解讀當今兒童際遇,就知道紓緩疾苦,還得建立起人類低調共識,讓孩子們存活第一,行有餘力再給予適當的教育。否則每天約有逾2萬4000名還不到5歲的稚童,死於不該致命的疾病;另近2億兒童有慢性營養不良問題;逾1億4000萬遭強迫勞工;還有數目巨大的青少年男女承受不當性侵等,就變成對兒童權利的反諷,努力都白費了。
 
因此,聯合國推行國際兒童權利的同時,也還該將「兒童是國家未來主人翁」的簡明口號,廣為傳播。讓普世知道善待兒童、關懷兒童,國家才有前途。所謂人權,本來就具爭議性;兒童人權的陳義高而不易實現。果能讓錯綜複雜的國際社會把握重點,盡全力使兒童過得下去,應該是簡易的適當選擇。
关键词:主人翁莫輕忽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