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價格回漲聲中要有妥善措施
2009-12-09 10:47:26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道瓊社紐約4日電】,國際稻米研究機構首長齊格勒提出警告,新興亞洲得開始留意米價走勢。並宣布為因應米荒,未來5年內將撥出3億美元,研究提升稻米的產量。當此米價狂飆情勢已將形成,舉世眼看就要嘗到輕忽農業苦果的時際,有心人願提出缺糧警告,並誓言研究增產。雖然略嫌遲了,但充分表達比默爾好,做總比不做強,我們仍甚欣賞齊格勒的積極態度。而居於稻米輸出首席地位的泰國,尤其要將警告銘記於心,做好振興農業的準備。
從去(2008)年初糧食和石油價格暴漲後,國際上除了驚惶,並為糧食問題做出結論:未來20年氣候異變,將在亞洲和非洲造成嚴重農業損害,導致糧食長期供應不足,使赤貧失去生計。相關結論,大致已經定調,各方面多已接納這種看法,並以世界性或區域性專業集會,綢繆解決辦法。只因隨後金融海嘯出現,來勢洶洶,舉世都在為脫出危險而忙碌、憂愁、忐忑不安,糧油漲風聲勢相對變小了。 直到今(2009)年6月,聯合國「糧食暨農業組織(FAO)」正式宣布全球陷於飢餓人口數已逾10憶。接著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又於10月間投書全球媒體,提出「糧食保障」的號召。並強調歐巴馬政府將解決全球長期飢餓問題,做為美國外交政策一個首要重點。足見糧食不足的嚴重性,毫無庸置疑,端在如何找出解決的對策。
國際稻米研究機構的警告和研究提升稻米產量的信誓,於現階段的稻米不足,應會有加重語氣的作用。更值得注意的是齊格勒和香港匯豐銀行資深經濟學家紐曼,異口同聲表示亞洲國家稻米價格漲幅過高,恐將危及亞洲經濟成長力道,這恐非期盼亞洲扮演復甦領頭羊的世界各國所樂見。這番迄未普遍的論調,自有其專業學術基礎,亞洲復甦大部分由強勁內需帶動,家庭支出扮演重要角色。但可預見的是,高漲的米價將會威脅消費的復甦力道,似也言之成理。果爾,稻米漲價不僅擴大了飢餓範圍,更進一步影響到金融海嘯後的經濟復甦,茲事體大,真是夜長夢多。
由糧農問題衍生的負面後果,一波接著一波出現,稻米大國印度遭37年來僅見的雨季乾旱而歉收,20餘年來首度淪為稻米淨輸入國。去年就四出找米的菲律賓,今年迭受風災蹂躪,只得再把購米預算提高21%,趕早到外國訂糧。非常因素增加了因輕忽農業帶來的打擊,也使執政者進一步體會到「錯誤的政策比貪汙還可怕」的道理。在改良農業提升作物產量方面有卓越貢獻、曾讓開發中國家免於發生全球性飢荒、可能挽救過上10億人性命的已放「綠色革命之父」波勞,對印、菲都多有點撥。印度30年間穀類產量增為4倍多,2006年5月到菲律賓出席亞洲開發銀行論壇時,強調世上仍有許多可憐挨餓的人,「別忘記,人類慘境是爆炸性的」。但人謀不臧,不該忘的事忘了,到頭來承受壓力的是輕忽農業而又不思建立健全農業體系的執政者,連帶百姓惶惶不可終日。
稻米價格近來幾乎回漲到去年初天價,對亞洲國家的政府和民間,又是一場嚴峻考驗的來臨。糧食生產和存量不足,固已令人焦急,還有更足以使人心煩的事,是國際熱錢來無影、去無蹤。炒房、炒油、炒股,只要有錢可賺的東西都炒,米麥雜糧價漲,當然也會大炒。這是解決稻米供需的關鍵性問題之一。全球政府除了調整經濟政策,著力推動提高農產量、促進農村發展,也要嚴密防熱錢炒稻米。泰國產稻米,也為國際輸出稻米,米糧供求失衡時,在維護國家聲譽上要比任何時候要辛苦困難。希望相關部門以共同力量,協助主管機構防範不法,保持糧市秩序。
從去(2008)年初糧食和石油價格暴漲後,國際上除了驚惶,並為糧食問題做出結論:未來20年氣候異變,將在亞洲和非洲造成嚴重農業損害,導致糧食長期供應不足,使赤貧失去生計。相關結論,大致已經定調,各方面多已接納這種看法,並以世界性或區域性專業集會,綢繆解決辦法。只因隨後金融海嘯出現,來勢洶洶,舉世都在為脫出危險而忙碌、憂愁、忐忑不安,糧油漲風聲勢相對變小了。 直到今(2009)年6月,聯合國「糧食暨農業組織(FAO)」正式宣布全球陷於飢餓人口數已逾10憶。接著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又於10月間投書全球媒體,提出「糧食保障」的號召。並強調歐巴馬政府將解決全球長期飢餓問題,做為美國外交政策一個首要重點。足見糧食不足的嚴重性,毫無庸置疑,端在如何找出解決的對策。
國際稻米研究機構的警告和研究提升稻米產量的信誓,於現階段的稻米不足,應會有加重語氣的作用。更值得注意的是齊格勒和香港匯豐銀行資深經濟學家紐曼,異口同聲表示亞洲國家稻米價格漲幅過高,恐將危及亞洲經濟成長力道,這恐非期盼亞洲扮演復甦領頭羊的世界各國所樂見。這番迄未普遍的論調,自有其專業學術基礎,亞洲復甦大部分由強勁內需帶動,家庭支出扮演重要角色。但可預見的是,高漲的米價將會威脅消費的復甦力道,似也言之成理。果爾,稻米漲價不僅擴大了飢餓範圍,更進一步影響到金融海嘯後的經濟復甦,茲事體大,真是夜長夢多。
由糧農問題衍生的負面後果,一波接著一波出現,稻米大國印度遭37年來僅見的雨季乾旱而歉收,20餘年來首度淪為稻米淨輸入國。去年就四出找米的菲律賓,今年迭受風災蹂躪,只得再把購米預算提高21%,趕早到外國訂糧。非常因素增加了因輕忽農業帶來的打擊,也使執政者進一步體會到「錯誤的政策比貪汙還可怕」的道理。在改良農業提升作物產量方面有卓越貢獻、曾讓開發中國家免於發生全球性飢荒、可能挽救過上10億人性命的已放「綠色革命之父」波勞,對印、菲都多有點撥。印度30年間穀類產量增為4倍多,2006年5月到菲律賓出席亞洲開發銀行論壇時,強調世上仍有許多可憐挨餓的人,「別忘記,人類慘境是爆炸性的」。但人謀不臧,不該忘的事忘了,到頭來承受壓力的是輕忽農業而又不思建立健全農業體系的執政者,連帶百姓惶惶不可終日。
稻米價格近來幾乎回漲到去年初天價,對亞洲國家的政府和民間,又是一場嚴峻考驗的來臨。糧食生產和存量不足,固已令人焦急,還有更足以使人心煩的事,是國際熱錢來無影、去無蹤。炒房、炒油、炒股,只要有錢可賺的東西都炒,米麥雜糧價漲,當然也會大炒。這是解決稻米供需的關鍵性問題之一。全球政府除了調整經濟政策,著力推動提高農產量、促進農村發展,也要嚴密防熱錢炒稻米。泰國產稻米,也為國際輸出稻米,米糧供求失衡時,在維護國家聲譽上要比任何時候要辛苦困難。希望相關部門以共同力量,協助主管機構防範不法,保持糧市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