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三合一選後‧北京或調整兩岸策略

2009-12-10 10:38:42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在陳江四會之前,台灣局勢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北京或許沒有預計到,台灣三合一地方選舉,國民黨雖然維持12個縣市的執政權,但輸掉了超級選區宜蘭縣以及國民黨長期執政的花蓮縣。其實,席位還並非是最重要的事情,主要是得票率,國民黨在擁有中央執政的行政資源的基礎上,得票率竟然反跌5個百分點,而民進黨則在完全在野的劣勢下,大增7個百分點,突破台獨基本盤的數字瓶頸,兩黨差距僅僅兩個多百分點和10多萬票。事態的嚴重沒有到此結束,選後民調顯示,馬英九的支持率跌到3成多的歷史新低,而蔡英文的支持率則飆升至4成3的新高。
 
北京已經清楚看到,所謂馬英九的「神話」已經消退,尤其是馬總統兼任黨主席的首次選舉,就落得這樣的結局,與4年前馬英九在野時助選旋風相比,只能說是「今非昔比」。舉例而言,馬英九4年前在民進黨根據地宜蘭縣摧枯拉朽,助國民黨的呂國華「攻城略地」,拿下縣長寶座,這次十一度助選站台挺呂,竟然無功而返,馬英九在地方的人氣,甚至還比不過已故老縣長、前民進黨陳水扁政府司法部長陳定南的一個舊公事皮包。
 
北京不可能沒有注意到,這次選舉結果顯示,政黨輪替不但在中央層面出現,在地方政治層面也開始漸成常態。馬英九之前的清廉形象可以戰無不勝,是因為民眾厭煩了李登輝的黑金與陳水扁的腐敗,但是,只要對手也相對清廉,比如蔡英文,在選舉中不搞撕裂族群的把戲,馬英九的魄力能力問題就凸顯出來,治理危機就會顯現,從而開始走下坡路。
 
毫無疑問,在這次「雙英對決」中,民進黨已經與「陳水扁的醜聞」脫勾,國民黨不可能再以「消費」陳水扁的貪污弊案,來獲取選舉利益與政治利益,而是需要民眾認可的改革以及有魄力的施政,來贏得中間選民的認可。
 
北京已經感受到,在這次形同對馬英九信任投票的地方選舉中,受傷害最大的還是中國大陸和兩岸關係,很簡單,馬英九執政1年半,國內政績乏善可陳,88水災、牛肉風波更是激怒人心,其主要政績還是推動了兩岸關係,不但三通大開,甚至兩岸經濟協定也近在眼前,第4次陳江會之後,兩岸除了政治協商以外,都已經全面交流。如今,台灣政治流向出現了變動,北京應該怎麼辦?
 
有兩種思路可供選擇,一是假設馬英九連任困難,那就全面施壓,期待在馬任內簽訂包括政治協定與軍事互信在內全盤協定,提前煮成熟飯。但是,做到這點很難,馬英九難配合不說,台灣民眾也無法接受,再加上若民進黨一旦再上台,不可能乖乖遵守。
 
因此,比較現實的就是第二種思路,那就是北京對台灣的戰略做出根本性的調整,從僅僅依賴國共平台和藍營政府,轉變到對台全方位的戰略。事實上,隨著台灣民主政治的成熟,兩黨輪流執政將成常態,依靠一個黨制定的協定,不可能穩定長久,現在必須與民進黨建立對話談判的渠道。

北京要有信心,陳水扁一家的猖狂貪瀆,已經瓦解了民進黨急獨的基礎,而兩岸經濟融合程度加速,中國國際地位飆升,都導致台灣難以鋌而走險,「離中出走」,即使未來民進黨再度在中央執政,也無法取消兩岸三通,取消兩岸經濟協商,因為台灣人民不會同意。當然,要在兩岸和平架構上整合國民黨、民進黨的共識,難度高,時間長,任務艱巨,但好處就是未來一旦達成協定,穩定度也相應加強,不必擔心選舉造成新的政黨輪替後得翻盤效應。

更為重要的是,如果北京與民進黨展開正式對話,有利於蔡英文這樣的理性溫和領袖在民進黨掌權,排除陳水扁這樣的「麻煩製造者」,或者更為激進的台獨人物在民進黨呼風喚雨,這樣就降低了兩岸關係出現不可測變數的危機,對兩岸長期和平的維持以及整合,絕對是正面意義居多。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